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創新為驅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以創新為驅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5 09:23:32

以創新為驅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代表專訪·市縣委書記讀報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以創新為驅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創新為驅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

以創新為驅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代表專訪·市縣委書記讀報告】

劉惠代表

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武清是天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加快科技創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天津市武清區委書記劉惠代表對未來工作充滿信心。

“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将為推動武清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智力支持和不竭創新動能。武清首先要做的是優化創新生态。”劉惠代表介紹,未來,武清區将持續深化與京津冀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引育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重要平台。

“武清區還在狠抓産業升級。”劉惠代表介紹,圍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武清整合“一區五園”空間資源,進一步做強智能科技、生物醫藥優勢産業集群;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産業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促進成果轉化也是武清的重點工作。”劉惠代表介紹,武清區搭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台,依托智能軌道交通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發揮生物醫藥和智能科技産業基金的導向作用,暢通高校院所與企業、企業與企業合作通道,開展成果對接、産業協作配套撮合對接等活動,把更多關鍵技術和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葛巧紅代表

推動小麥種業“芯片”接力創新

光明日報記者 崔志堅 王勝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一名來自糧食大省小麥高産市的代表,我深受鼓舞。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焦作的小麥育種、小麥高産攻關提升到新水平,為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作出新貢獻。”河南省焦作市委書記葛巧紅代表說。

葛巧紅代表介紹,焦作素有“中國小麥之都”之稱,全市小麥種子繁育面積超過100萬畝,占全省1/4,優質麥種種植面積超過全國冬麥區1/10,焦作的小麥畝産量一直在河南位居第一。

葛巧紅代表說,焦作已成功推廣包括寬窄行精播勻播、磁化水灌溉、微生物載體植入、土壤微生态健康系統修複及重建、葉面小分子靶向調控營養飼喂等成套小麥高産技術,這些高産技術有助于小麥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

“我們要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始終保持糧食高産優勢,繼續堅持推動小麥種業‘芯片’在焦作一代又一代‘農民育種專家’手中接力創新,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踐行到位。”葛巧紅代表表示。

陳傑代表

奮力打造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

光明日報記者 顔維琦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上海市寶山區委書記陳傑代表表示,這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陳傑代表說,在區域發展中,他深切感受到科技創新給地區發展帶來的深刻變革。十年來,寶山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産生深刻變化,加快實現從鋼鐵産業單一主導,向新材料、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多賽道并進轉變,從傳統的“黑粗重”老工業向科技型、創新型引領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轉變。近五年,區内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3倍、上市企業數翻了一番,科創活力和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陳傑代表說,作為上海南北轉型的重要一極,面對建設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的重大任務,寶山更是責任在肩,使命光榮。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将對産業結構、人口結構乃至城市格局産生深遠影響,是寶山未來發展的題眼所在。寶山搞科技創新,不是要做全能的“優等生”,而是要做勇挑重擔的“特長生”,努力發揮自身優勢,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的主陣地。

嚴華代表

智慧賦能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禹愛華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部署。湖南省邵陽市委書記嚴華代表表示,邵陽将找準契合點切入口,奮力闖出老工業基地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邵陽曾是國家‘三線’建設重點地區。新征程上,我們立足老工業基地基礎優勢,充分發揮科創平台作用,圍繞五金、打火機、箱包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對企業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嚴華代表介紹。

嚴華代表表示,近年來,邵陽堅定不移實施産業興邵、制造強市,實現國家級經開區、千億園區、百億工業項目和上市公司零突破,建設了一批突破“卡脖子”難題項目,邵紡機特種化纖設備填補國内空白,搭建科創服務平台48個,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683家。

“邵陽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書寫老工業基地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嚴華代表表示,未來将從四個方面着手:一是激發新活力,加速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二是塑造新優勢,加快新興産業發展壯大;三是培育新動能,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四是探索新模式,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周偉代表

從“昆山制造”向“昆山創造”躍升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江蘇省昆山市委書記周偉代表表示,先進制造業是昆山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昆山必須緊扣“高質量發展”和“新動能集聚”兩條主線,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加快由“昆山制造”向“昆山創造”躍升。

十年來,昆山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批百億級項目密集落地,一批百億級企業加速湧現,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2個千億級以及6個百億級産業集群,規上工業産值、進出口總額分别邁上萬億元和千億美元台階,實現了兩個曆史性突破。

周偉代表介紹,近年來,昆山深入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鍊現代化,深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領域;提升科技創新引領力,全面推進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建設,做優做強深時數字地球研究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台,深入推進祖沖之攻關計劃等“揭榜挂帥”機制;提升數字經濟驅動力,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7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