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設如何抓實?這篇是近幾個月湧現出來的想法,想的還不夠深,不夠系統,描述的也不夠準确先寫出來,大家共同探讨,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信息化建設如何抓實?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這篇是近幾個月湧現出來的想法,想的還不夠深,不夠系統,描述的也不夠準确。先寫出來,大家共同探讨。
信息化作為當下開展工作的重要載體,信息化建設的質量直接影響着工作效率和工作職能的發揮,因而,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圍繞工作的特點和要求來做規劃和設計。信息化是真實工作在虛拟世界的映射,你如何理解工作,信息化就會建設成什麼樣子。
譬如,你是庫房管理員。如果你認為你的崗位職責就是辦理出入庫,那麼你的信息化需求就停留在入庫單、出庫單這些表單的設計上;如果你認為你的崗位職責是辦理出入庫,做好庫存管理,那麼除了相關表單的設計,信息化還需要支撐各種物資批次采買量、采買頻率,各種物資庫存最低庫存預警、臨床不同階段物資需要量數據提供等功能。如果你認為你的崗位職責是辦理出入庫,做好庫存管理,做好供應商管理,那麼在上面的基礎上,信息化還要支撐你建立對供應商的評價體系及評價路徑。對工作本質理解的越深刻,信息化的功能規劃就會越全面、越強大,信息化建設的規則、順序就會越明了。
基于工作的特點和要求,信息化建設要依據三個原則——标準化、一體化、場景化。
标準化
标準化是根據工作有共同的、可重複使用的規則這一特點提出來的——各項工作都是有明确流程、明确标準、明确質量要求,那麼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就要把标準融入到業務辦理過程中,在過程中控制活動,或者作為知識庫支撐,減少出錯機會,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臨床信息化建設中,既要考慮臨床工作開展的路徑、工作的内容,也要把“三基三嚴”這些工作中核心制度的要求,以及臨床工作質量管理的标準體現出來。标準化的另外一層含義是,信息化項目的實施也有标準,在建設中也要體現出來。标準化往往用流程(工作順序)、表單(工作内容及工作邊界)、知識庫(工作值的合理範圍)等體現出來。
一體化
一體化是根據工作的系統化這個提點提出來的——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是在一個大的工作系統之中,工作之間、部門之間、崗位之間是互相連接的,一個環節的變化往往會觸發影響另一個部門工作的變化,把這種關系找出來,用信息化自動提醒或自動約束,可以有效的避免差錯、提高效率。工作既然是一體的,系統的,信息化建設也應該是一體化的。然而,受軟件供應商能力以及需求者認知水平的影響,信息化建設經常會陷入不同程度的孤島化。孤島化建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物理隔絕,一個崗位、一個功能一個軟件,信息不傳遞不共享,這會帶來崗位之間的重複勞動和工作隔離;一種形式是通過平台把各個模塊打通,實現了數據的共享,但沒有實現工作标準、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上的互動。這種形式解決了數據的傳遞效率問題,但沒有提高工作系統的規範性、科學性和互動性。在一體化建設規劃下,納入系統的模塊越多,每個子模塊和整體系統的功能都會進一步強大,加1發揮的不是加法的作用,而是乘法的效能。
場景化
場景化則是基于用戶的角度來考慮的。标準化體現了業務運營和管理的要求(工作視角),一體化解決了功能模塊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路徑),使系統發揮1 1>2的功效,場景化則緻力于用戶體驗最優(工作者目的)。每個人的工作都是一個場景,臨床模塊是随着患者的流動醫務工作者建立的一個個工作場景,運營模塊是随着資源的流動運營崗位形成了一個個工作場景。場景化的本質是改善用戶的感知與體驗,圍繞用戶的訴求整合業務辦理、信息查詢等功能。在合理設計的工作場景下,用戶不知道你都建設、連接了哪些模塊兒,隻體會到界面很友好,不用打開一個個軟件,而能在一個界面輕松實現所有的需求。一體化是場景化的基礎,沒有一體化,業務和數據都做不到很好的整合。
這篇是寫給信息化項目需求的發起者、項目的設計者和實施者的,希望對功能導向高标準的信息化建設能有所幫助。另,“三化”的順序,是标準化、一體化、場景化?還是标準化、場景化、一體化?我有點糾結,前者的邏輯論證見上文,後者的邏輯是——标準化和場景化是基于工作職能角度和工作者角度出發提出的功能要求,從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出發,一體化是實現目的的路徑,是支撐。
最後,感謝趙燕、趙陽小朋友非常有價值的建議。
文|韓斌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