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為了徹底控制巴爾幹半島,阻斷俄羅斯南下地中海的通道,進一步圍堵俄羅斯,進而對當時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進行了3次的肢解,使得南斯拉夫分成了7個國家,但是南斯拉夫三次被肢解,為何俄羅斯都見死不救?主要原因是三點。
在近代俄羅斯為了打通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在巴爾幹半島跟奧斯曼,希臘等打了上百年,最終都沒能打下來。而直到二戰後,南斯拉夫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才拿到了巴爾幹半島作為跳闆,進入地中海的通道。
可以說,對于俄羅斯來說,南斯拉夫那是至關重要的,是俄羅斯南下戰略縱深的重要支點。通過南斯拉夫,俄羅斯可以将自己影響力投送到整個地中海,進而影響到中東和北非地區,這也是當年蘇聯在中東建立廣泛影響力的基礎。
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緊盯着南斯拉夫,對其實施了3次肢解。從蘇聯解體後,到1999年科索沃戰争,總共分三次,将南斯拉夫肢解成7個國家。第一次,肢解斯洛文尼亞、波黑、還有馬其頓、克羅地亞等;第二次,肢解南聯盟,讓科索沃獨立;第三次,肢解塞爾維亞和黑山,完成徹底的肢解。
進而西方勢力徹底控制巴爾幹半島,而在這10年過程中,作為利益攸關方的俄羅斯,始終沒有去救援,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主要是三點。
第一,西方的策略。
西方肢解南斯拉夫,并沒有直接派兵,而是通過扶持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如斯洛文尼亞、科索沃等等,進行内部分解。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即使想插手,很難找到理由,不可能直接派兵支援,也很難打敗這些加盟共和國。
第二,自顧不暇。
蘇聯解體後到1999年,正是俄羅斯最為困難的10年。不光實力今非昔比,而且曆經休克療法,國家經濟幾乎崩潰。國内局勢不穩,階級矛盾很深,自己都随時可能被肢解,還哪有心情管南斯拉夫?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期間也是俄羅斯對内打擊分裂的關鍵時期,對車臣的戰争,消耗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和資源,對于俄羅斯來說根本無力管其他國家。能把自己國内的問題解決就很不錯了。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内啊,國内不安,怎麼管南斯拉夫?
第三,不敢得罪西方。
蘇聯解體後,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俄羅斯對于西方是抱有強烈的幻想的,當時的俄羅斯希望得到西方的認同,以幫助自己渡過難關。而且尤其是葉利欽,對西方很是相信,甚至有融入西方的希望。
所以,在當時俄羅斯不願意為了南斯拉夫跟西方撕破臉,更不希望為此而得罪西方主要國家。所以即使有能力管,俄羅斯也不會管,因為此時的俄羅斯老大不是後來強硬的普京。按照普京的性格,可能當時即使沒有能力也要救援,就像現在的叙利亞戰争這樣。
探究曆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曆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曆史真相背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