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援上海抗疫物資保供,近日,多家保供企業的援滬隊伍陸續抵達上海。馳援隊伍中包含門店管理、倉庫規劃、揀貨包裝、物流配送等各個崗位,他們來自不同的城市,卻有同一個目标——為打通上海物資供應盡最大努力。這其中,有這樣一支特别的隊伍,他們從武漢帶來了抗疫保供經驗,更帶着一份“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情懷,和所有奮戰在上海物資保供一線的工作人員并肩前行。
“一群人在一起
反而把辛苦弱化了一些”
4月12日16時33分,G7376次列車緩緩停靠在上海虹橋站。領隊杜順帶着19位精壯小夥兒,下了高鐵就直奔位于楊浦區的某零售商超——這是該公司從武漢調派的援滬小分隊。
杜順回憶,到店後,他們吃完晚飯就開始投入工作了:“門店裡本來人數就不夠,加上現在疫情期間供需關系緊張,上海的同事在我們來之前就已經連軸轉了十幾、二十天,雖然熱情不減,但看得出還是有疲态的,所以我們主要還是先給他們一個緩解的過程,也幫助他們快速恢複到原有的服務和履約能力。”
△杜順(圖中)和“武漢援滬小分隊”的同事們4月12日上午從武漢出發
杜順在獲得“武漢援滬小分隊領隊”這個新身份之前,是武漢帝斯曼店的副店長。他說:“疫情的時候沒有主管、店長之類的區别,不管哪個崗位,隻要有需要就都要上”。
杜順和同事們需要把大量的商品在驗收後分門别類地上架,進行相應的分揀、輸出,每天的工作時長都在11個小時左右。杜順坦言:“除了吃飯、忙了幾個小時後偶爾稍微調整一下,其他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運動’的過程當中,具體摸過多少菜、米,真的記不清楚,實在太多了。穿上防護服後可能不到10分鐘,自己身上的衣服就已經濕了;不光是汗水,我們還經常會出入冷凍庫,能明顯感覺到衣服裡面有水汽。工作量固然是增加了,但是一群人在一起,反而把辛苦弱化了一些。”
△“武漢援滬小分隊”成員在門店内分揀貨品
“上海支援過武漢
這次我們要把武漢抗疫保供經驗帶過去”
這支20人的小分隊中,包括杜順在内,有18位員工有過武漢疫情時期的保供經曆,他們對嚴峻的疫情考驗感同身受,也有着豐富的抗疫保供經驗。
武漢江城大道店店倉主管歐園春作了對比:武漢疫情時期,因為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曆,所以心理壓力會相對更大;但上海的物資體量、訂單量、顧客需求都比武漢大很多,這是另一種考驗。歐園春介紹:“這幾天我們已經把賣場的基礎工作恢複得差不多了,倉庫預計還需要兩天的時間去梳理。”
△“武漢援滬小分隊”成員在門店内整理貨品
在武漢疫情時期積累了豐富保供經驗的歐園春,在此次援滬出發前就做好了長期駐紮的心理準備,“連睡袋都帶了,就準備在這裡跟大家并肩作戰。而且我們想把武漢抗疫的一些好的經驗帶過來,比如日常的防疫措施,分時段吃飯,同時大家吃飯要保持距離等等”。
實際上,這支“武漢援滬小分隊”的每位成員,都因為2020年武漢疫情而與上海有着或深或淺的緣分,杜順也不例外——當時,上海援漢醫療隊就駐紮在離他的門店300米左右的一家酒店裡,門店為醫療隊成員供餐了近一個半月。
杜順回憶:“期間我印象比較深刻是有一位女士過生日,在這種特殊時期有這樣一個生日,大家也想簡單慶祝一下,所以他們當時提出需求,看能不能弄個生日蛋糕。如果放在平時,這個要求很簡單,但那時武漢疫情封城近兩個月,市面上的蛋糕店确實找不到了。店長通過各方途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毛坯’蛋糕,然後從各家門店收集了奶油、巧克力粉等各種材料,師傅在門店裡花了幾個小時做了一個很精美的蛋糕。”
杜順坦言,當時得知醫療隊的需求後,他和同事們也怕完不成這份心願,所以沒有完全答應下來,隻承諾會盡力想辦法。而做好了精美的蛋糕後,杜順和同事們并沒有選擇用裝蛋糕的盒子打包,而是用其他的包裝裝好後送給了醫療隊。杜順至今還記得醫療隊隊員打開包裝時的場景,“我看得出來他們很感動,肯定是開心壞了,可能這個蛋糕在那個時間點上的意義會大過蛋糕本身很多”。
逆風而上
是為了“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兩年前的那個春天,在疫情保供一線的歐園春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業,也深深記下了上海援漢醫療隊的恩情;兩年後的這個春天,他主動報名援滬保供,義無反顧來上海“還恩”。
歐園春告訴總台央廣中國之聲記者,在武漢接到調派通知的那天,正好是武漢解封兩周年的日子,“我當時看到這樣一個消息後,半夜給負責人發了信息,我說‘我要上’。另外,我們在來的路上碰到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同事,北京的、合肥的……大家都來了,突然感覺原來大家都在往這個地方走,都在‘逆風而上’。”
△“北京援滬小分隊”于4月12日抵達上海
△成都中鐵門店的曹冉和同事徐清秋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在4月8日接到援滬通知後,一起報名馳援上海。兩人原定于4月13日拍攝婚紗照,現在他們決定用手機記錄下這段特殊的旅程,并放在未來的婚禮上。
“逆風而上”的“武漢援滬小分隊”,也再次感受到了“雙向奔赴”的暖意——安排用餐的師傅們怕小分隊吃不慣,一改慣用的上海菜手藝,按照武漢菜的做法,為他們帶來家鄉的味道。而“逆風而上”的背後,是這些武漢保供人員“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情懷。
杜順說:“武漢的疫情得到了包括上海在内全國各地的支持,才能夠那麼快速地得以恢複,這一次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是理所應當。因為我們很清楚,今天我們所有的工作是為了上海群衆在疫情當中的民生必需能夠得到保障,特别是小夥伴們一起在為這個目标奮鬥的時候,這種使命感會很強烈。”
作為領隊的杜順,總是像“大哥”一樣照顧着19名隊員,希望他們都能健健康康出發、平平安安回家。日常有關防護的念叨之外,他對這些“戰友”們的鼓勵,也總能振奮人心,歐園春一直把杜順的話銘記在心——“我們來這個店不是支援的,這個店就是我們自己的店,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店做好”。除了這句,歐園春還有兩句在當下最為認可的“土味情話”:“我們要做一群有情有義的人”“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總台央廣記者/韓雪瑩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