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糖尿病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并發症

糖尿病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并發症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18 10:32:09

臨床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糖尿病患者盡管血糖控制并不理想,但也沒有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症,例如眼底病、腎病等。有的糖尿病患者盡管血糖控制得較好,但依然有糖尿病并發症,甚至有的還十分嚴重。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否意味着控制血糖沒有意義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國内外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均已證實,控制高血糖能夠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并發症。例如,糖尿病急性并發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性昏迷,這類危急的糖尿病并發症随着血糖的良好控制,就得以避免。甚至可以說,沒有高血糖,就沒有這類并發症。

糖尿病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并發症(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會出現并發症)1

糖尿病慢性并發症常可以分為兩類:

微血管并發症如糖尿病眼底病、腎病和神經病變。這些是糖尿病特異的并發症,高血糖在這些并發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這麼說,沒有高血糖,就沒有這些并發症。

另外一類糖尿病慢性的血管并發症就是大血管并發症,如心血管、腦血管和周圍血管病變。這些并發症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盡管表現在糖尿病患者自有其特點,如患病率高、血管病變的範圍廣、累及的血管更多是中小動脈等。這些并發症在非糖尿病患者同樣存在,隻不過臨床表現和預後有所不同。即使沒有高血糖,這些并發症照樣可以發生發展。所以,嚴格控制高血糖能夠預防大部分的糖尿病并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其次,并發症的發生發展與一定的遺傳背景有關。假如,在同樣長的病程和同樣高的血糖水平條件下,有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了腎病,有的則沒有。臨床上,确實看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長期的血糖沒有得到良好控制,但這些患者可以不發生經典的糖尿病并發症如眼底病、腎病等。這顯然是同其他因素尤其是遺傳因素有關。

第三,我們現在檢查的血糖,隻是反映我們被抽血時的血液裡的葡萄糖含量。假如,上午8點抽血檢查血糖,這個血糖就是反映8點時分的血糖值是偏高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症的發生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高血糖的影響同樣是長期的。假如初發病時高血糖沒有控制好,若幹年後看到其他病友出現糖尿病并發症了才引起重視,注重控制高血糖了,那麼,治療效果便會大打折扣。這種情況在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中是屢見不鮮的。到了有嚴重的眼底病、腎病、心血管疾病,此時即使控制好高血糖,并發症也難以逆轉。盡管控制高血糖仍然要比不控制高血糖的結果好的多。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2-3個月血糖水平的可靠指标,這個數值并不随着血糖檢查當日飲食、運動的波動而波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大型的糖尿病科學研究大多以HbA1c作為血糖控制良好的指标。

糖尿病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并發症(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會出現并發症)2

第四,在糖尿病并發症的發展中,血糖波動也很重要。研究已經證實,血糖波動大,容易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盡管這個血糖波動幅度從空腹血糖或從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均較難看出。但是,結合臨床還是能看出端倪。如空腹血糖多次檢查正常,而HbA1c水平始終很高,這就說明,這個患者餐後或者其他時間段的血糖是高的。另外可以對這類患者加強血糖監測,通常是一天測7-8個點的血糖,即三餐前後加上睡前,必要時加測下半夜2-3點的血糖。血糖波動大,隻要監測多點血糖才能觀察到。

第五,糖尿病并發症的危險因素中,高血糖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還有一些因素與并發症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肥胖等。我們的研究觀察到,高血壓在糖尿病眼底病、腎病、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收縮壓、舒張亞僅僅高出幾個毫米汞柱,人群糖尿病并發症患病率就可以有明顯不同。因此,控制糖尿病并發症是建立在控制多種有關危險因素的基礎上。

第六,在降血糖的過程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除了可以緻殘甚至緻死以外,還可以加重并發症的發展。例如,一次較為嚴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嚴重的眼底出血,誘發高血壓而導緻心衰,我本人就處理過這樣的病例。

糖尿病在什麼情況下出現并發症(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會出現并發症)3

所以,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發生糖尿病并發症。況且,我們許多患者是自以為血糖“正常”,實際上,這個正常或是僅僅建立在空腹血糖的基礎上,或是建立在偶爾測1-2次血糖的基礎上。有個血糖“正常”則是在已經發生了并發症之後,而患者本人可以還意識不到自己已經有了并發症。

所以,歸根結底 為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發症,在降糖治療中,應該貫徹安全、盡早、長期、有效降糖的原則,聯合多種藥物治療和加強多種危險因素控制的原則。糖友們在服用西藥或胰島素的同時,也可以選用吉林益民堂制藥出産的茸芝多肽,以俄羅斯進口白桦茸為主要原料,平穩降糖,可有效防治并緩解并發症,可以說為糖友們在抗糖的道路上增加了一道保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