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俗話說得好,“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昨天,和大家共同探讨填倉節的來由和習俗,還探讨了填倉節的傳統習俗,大家想必有了一些了解。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傳說。我是養花綠植,繼續和大家分享,先看看填倉節有哪些傳說。
1、關于填倉節的傳說
倉神又稱倉官、廒神或蒼王,最早的倉神是天上的倉星,後來慢慢的被人格化。把正月二十五,定位填倉節。
傳說一,紀念無名倉官。
過去,北方連年幹旱,人們難以生活,餓殍遍野。正月二十五這天,看守朝廷糧倉的倉官,打開糧倉,濟弱扶貧。但這一倉官觸犯王法,知道無法自保。便燒毀糧倉,跳火自焚。
為紀念善良倉官,這一天,人們打囤填倉,祭拜倉官,祈福迎糧。
傳說二,紀念淳于衍。
淳于衍何許人也?西漢大臣,為人正直,因遭人陷害,被判死刑,投入獄中。
因其為糧草官,厚待老百姓,守老百姓愛戴。後來,幸虧他的女兒上訴,而被赦免。據說,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一天定為填倉節。
傳說三,紀念韓信。
據《燕京舊俗志》,曰:“相傳倉神為西漢開國元勳韓信,俗稱之曰韓王爺。”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為西漢開國功臣,是中國“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因其知名度比較高,曾做過管糧的小官,功高蓋世,後人為了紀念韓信,把他奉為倉神,進行祭拜。
2、怎樣進行填倉打囤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是過年的開始。而填倉節是正月最後的一個節日,也就是過年的尾聲了。
一是打囤。
填倉節,也叫“打囤節”,在正月二十五日早上,人們在院裡或打谷場上,用草木灰撒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圓囤,代表糧囤。同時,撒一些五谷雜糧在厘米,寓意糧食滿囤,生活美滿。
二是撕吊錢
過年時,張貼吊錢、對聯、福字等等,裝飾節日。到了正月二十五填倉日,人們遵循着老例,撕掉吊錢。把吊錢包上糧食,放入劃好的糧囤,寓意糧食富足。
三是吃幹飯
俗話說:填倉填倉,幹飯魚湯。在天津當地,填倉節這天,有吃米飯,喝鲫魚湯的風俗,米飯也就是幹飯。寓意年年有餘,生活富裕。
3、填倉節有什麼禁忌
填倉節是個期盼五谷豐登的傳統習俗,寓意糧食富足,糧食滿囤,人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因此,有以下講究。
一是講究不借忌出。這一天,大家都知道不去别人家借東西。假如有人來借東西,也不能借出。
二是講究填倉添水。在填倉節這天,人們習慣把囤裡添上糧食,把缸裡添滿水。期盼年年有餘,萬事如意。
三是講究多進不出。過去,糧店喜歡讨個吉兆,在這一天收購糧食。但是,人們在這一天卻不出售。
【小結】
現在,作為一種文化傳統習俗,我們重在了解過去的習俗傳統。一個傳統習俗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在不斷傳承和創新。
過了正月二十五,填倉節,人們也就是俗稱過完年了,這是正月裡的最後一個傳統節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