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滅度之前,阿難還有情執,認為佛陀即将離開,心中難過。迦葉尊者就提醒他向佛請法。
阿難就問佛陀:“世尊啊,在您滅度之後,我們集結經典,應該用什麼開頭呢?”
佛陀囑咐說:以“如是我聞”四字開頭。
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三藏十二部經,開篇都是這四個字:如是我聞。
但有一部經,不是這樣。
那就是——《心經》,隻有短短260字,開篇沒有“如是我聞”,卻通篇在講“如是我聞”。
《心經》到底講了什麼?從名相來解釋,涵蓋極廣,但我隻想聊這4個字:颠倒夢想。
什麼叫“颠倒”?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師,他帶着一群學生學習。老師見過高山,但學生們沒見過。
為了給學生描述高山的樣子,老師在紙上用“等高線”來描繪高山:等高線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是緩坡。
學生們都學會了看等高線,他們能從等高線上看出山峰還是山谷。
很久以後,老師去世了,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成了新的老師,他畫出等高線,繼續教大家認識“高山”。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終于,學生們都能很熟練認識等高線,但他們也認為:自己在紙上畫出的等高線,就是高山。
越是學好習好的學生,對此就越是執念深重。
這就叫“所知障”,你知道得越多越精深,反而障礙就越深。
就算有一天,學生們見到了真實的高山,他們也不會相信。他們依舊堅定認為:眼前的高山是假的,他們畫的等高線才是高山。
這就是颠倒,認假為真,執幻為實。
什麼叫“颠倒夢想”?
《莊子》裡就記錄了一個“莊周夢蝶”的故事。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大蝴蝶,飛來飛去非常惬意,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不一會睡醒了,莊子一哆嗦:哎媽呀,你說是莊周在夢裡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裡變成了莊周?
莊子行文汪洋恣肆,後來人們大多喜歡評價他是“習慣用寓言手法來講道理”、“想象力豐富”。
其實不是,莊子很多時候像是一個“禅修者”,他會打坐,在入定中見到了世界的真相,但他沒法描述,于是他的文字在看不懂的人眼裡,就變成了荒誕不經。
在“莊周夢蝶”的故事裡,莊子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到底是我在做夢,還是我就活在蝴蝶的夢裡?
這個問題,似乎剛好說明了《心經》中的“颠倒夢想”。
我們都會做夢,在夢裡,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可以見到很久之前(甚至已經去世)的人,我們可以在一念之間飛躍千山萬水;有時候會感覺自己做了很長時間的夢,但醒過來才發現,現實生活中隻過了5分鐘……
有沒有一種可能——夢裡的那個“我”才是真實存在,而所謂現實中的我們,其實是在一場夢裡?
夢裡那個“我”,就是佛經上說的“真如本性”,是那顆“真心”,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它投影出來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我們覺得是自己在做夢,或許真相恰恰是反過來。
這就是“颠倒夢想”,所以《心經》裡才說: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