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1 20:45:20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1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2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3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現在是高中生,感覺自己經常浮現一些有點吓人的沖動或者想法。不知道有些負面想法到底是正常的,還是說我自己就是個惡人,經常覺得自己好自私,有很多很惡的品質。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4

變态狂與常人有三點核心不同:腦損傷、家族精神病史及童年受虐史。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新一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天生變态狂》,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看,興許可以解答你的問題。

那麼我就就你的問題來引用這本書的一些理論,我覺得還是有依據的。

它裡面的核心理論就是三條腿理論。想成為一個變态狂,那麼就有三方面的理論作為支撐。

  • 第一個方面是腦部發育不健全

我們生活中有些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情緒是因為他腦部的邊緣群體發育的有缺陷,不完善,這樣的話他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人的腦部完全成熟,是在25歲以後。從你的文中我得知你是一位高中生。那麼你的大腦機能也在完善當中。判斷你大腦機制是否正常的一個标準,就是你能不能控制你的行為。

而不是你大腦中的一些想法。有些想法反映到意識層面,你就會下判斷,比如說你文中所反思的一些事情,所思考的一些事情,說明你是有自主控制能力的。

你隻是現在的知識體系還不成熟,大腦也在發育當中,會出現這樣的疑問,很正常,你要視為正常就可以了。

  • 第二個方面是,家族方面有遺傳史。

我們知道有些心理疾病它是有遺傳的。比如說憂郁症,或者是躁郁症。他們會帶有一些遺傳史,這些人在某一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緒,會比較薄弱。

這方面就不需要多說了。查一查自己祖上三代這是你這方面的心理病就知道了。

  • 第三方面,長期受到家暴。

在幼兒成長時期,如果這個孩子長期受到家庭的暴力對待。那麼他的人格就會發生扭曲。成長環境導緻他的心理開始病變。如果你的爸爸媽媽對你還是挺好的話,那麼這一點也不需要擔心。

如果你想一想你的童年,不是在小皮鞭下面長大的話,你就不需要再考慮。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5

惡人除了惡的想法,還具有做惡的能力。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姚元啟

國家二級咨詢師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6

感謝你提出了一個高質量的問題!

善惡存在一念之間,對于人類來說,本來就是馴化調教後的社會動物。所以普通人和野獸的根本區别在于可以被社會道德,法律,秩序所制約。

對于所謂的惡人,他們隻是偏離普通人格的變異人種?是惡劣環境下,造就的産物。

如果說普通人和惡人最大的區别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惡人除了惡的想法,還具有做惡的能力?這個能力非同尋常,因為ta需要克服社會文化道德,法律的限制,需要克服内心的良知,善良,克服由此産生的自責内疚感?

所以每一個惡人的背後都是人性的文明喪失!

你自己産生過許多惡的想法,由此擔心自己哪一天可能失控而做一些惡的事,事實上當你有以上這些覺察時候,恰恰證明你是一個道德感和責任感很強的人,足以證明你是一個善良的人!

需要提醒你一下的是,我們人類總是具有自動化思維的求證的習慣,或許你看了很多變态心理學的個案,聯系到自己有某些想法,由此以偏概全,張冠李戴!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7

青春期的你有這些想法很正常,也很可貴。關鍵在于你是否能掌控它,以及通過自律來規避它。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Melody曾婷

壹心理認證作家

你好,當你敢于在網絡上求助咨詢的時候,已經敞開了心扉,有了覺察自我的意識。

首先,從你的年齡來看,處在典型的青春期,是個人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

身體、外貌、行為模式、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特征,更為接近成人。這些迅速變化,會使少年産生困擾不安等正常現象。

同時,青春期也是一個“反抗時期”,由于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規範的抗拒态度和行為。

本質上看,是在探索“自我同一性”的關鍵節點,是在找尋自我和平衡外界關系的時期。

另外,青春期還是負重時期,要逐漸擔負一部分由成人擔負的工作,環境可能不斷把一些由成人來辦理的事項交給他們去辦理。

還要應付由身高、體重、肌肉力量等的發育成熟,特别是性的發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種變化及問題,心理壓力相對增大過速。對異性的興趣、繁重的學習任務等也給身心造成極大負擔,有時候還成為主要矛盾。

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第二次危機”。從精神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卻來勢迅猛,銳不可當。總體來說,無論在形态上,還是生理心理上,都有較大的改變。

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是主要負責我們的思維、認知、時間管理、規劃等理性決策的區域,要到25歲以後才發育成熟,所以青春期本處在身心劇烈波動、激素分泌旺盛的時刻,所以經常有一些奇特、甚至是負面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當我們補充了關于青春期的背景知識,再回到你的問題。我們和惡人有什麼不同?你對于善惡有如此的思考,已經是在作為觀察者的角色來自我對照,甚至是反省和反思。

“反思力” 對于常人大衆來說是很難得的一種品質,這預示着我們願意從生活的細節中來對照自己。對惡人來說,是很難有自我觀察和恻隐之心,來思考自己的行為舉止有何不妥。這是我們普通人也有惡念,但不會輕易付諸行動的表現。

另外,你“還經常覺得自己好自私,有很多很惡的品質。”

“自私”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标簽。可以用一些問句來更加細化

  • 哪些場景下,你的行動,會讓你覺得自己自私?除了這種表現,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 在從事哪些互動時,你覺得自己很“惡”的品質呢?
  • 你是怎麼理解“自私”的? 是不為他人考慮,隻顧自己利益,還是做了一些你的價值觀無法認同的事情?
  • 你身上具備哪些你認為優秀的品質?是你引以為傲的?當問題更加具體,你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我們從心理學的科學角度來分享了一部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有些值得分享的内容。

古語有雲,“聖人論迹不論心,論心世上無聖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行善積德,是按照他的實際行動來計算的,如果按照心裡的想法,這個世間估計很少有人符合全然道德的标準,連聖人都不存在了。

它指的是我們都會難免有一些不好的念頭,但是關鍵在于你是否能掌控它,以及通過自律來規避它。

我們可以用另一個例子來分享。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舉過一個花草的例子。他說:花草是沒有善惡之分的。你想要看花,就認為花是善,認為草是惡;要是打算用草時,就又會以草為善。

那麼,當草有了妨礙、理當除去時,那就除去。如果當時沒有除掉,也不要因此而牽累到你的心。如果在心中着了一絲不愉快,就會給心體留下遺累,就會有許多動氣的地方。

善惡在你的心中,循理就是善,動氣就是惡。花草無善惡,善惡全在你的心。你一定要自己去體會自己的心念,你要除草,是什麼心;不除草,又是什麼心。起心動念,是常人都會有的事情。

我們再回到問題,如何在生活中規避惡念,多行善事?建議:

1、作為高中生,多閱讀曆史、文學等經典名著,打開視野,在優秀的作品中看到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和世界;

2、多參加積極的有趣的團體活動。比如即興戲劇、演講等和人交流的活動,或者根據你的興趣愛好,如科學實驗等各種激發你的愛好和好奇心的内容;

3、多和身邊正能量的朋友交流溝通。傾聽别人的想法,分享自我的觀點。

4、有困惑時和親人交流。比如尋找你認為懂你、理解你的親戚,不一定是父母,也許是其他人,能夠在精神上給你支持、鼓勵的人,會像一盞明燈,映照迷茫時的道路。

5、寫下來,記錄下來自己的想法。寫作是自我的對話,是傾聽自己内心聲音很好的方式。

以上内容供參考。祝你在成長之路,勇敢、快樂地走下去。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剩餘的回答

作惡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和作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8

人生答疑館

你的心理學互助·成長社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