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也稱文石、觀賞石、幸運石,主要産于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月塘一帶,是南京著名的特産。南京雨花台以雨花石出名,這其中還有一個凄慘的故事,據說當年日軍侵占南京,在雨花台地區殺戮無數同胞,天公不忍,連連落淚,是而淚化雨入頑石成了雨花石。但實際上,南京雨花石最是著名地方是六合地區,而且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雨花石就已經作為陪葬品,并在春秋時期作為貢品進入宮殿。而雨花石之質、形、紋、色、呈象、意境這六美兼備,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那麼,這些神奇的雨花石是怎麼來的呢?這多虧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雨花石是指南京市及周圍地區古河床砂礫層中的矽質岩類礫石,屬于第三紀上新世晚期陸相沉積的河床相沖積物。而從古生代志留紀早期,經過晚古生代、中生代,再到新生代,在這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火山活動、構造運動、沉積作用,不斷發生,都存在形成雨花石中各類原生石種的條件和現象。這一階段大約需要曆經數億年。可以想象,火山爆發、地球岩漿活動頻繁,含有二氧化矽(SiO2)的岩漿從地殼噴出,四處流淌,在低溫條件下迅速冷卻,凝固并留下孔洞,一些其他流體沿孔洞滲進岩石内部,逐漸分離,冷卻,二氧化矽結晶成石英、玉髓、燧石和蛋白石等,形成雨花石的原岩。而其他溶液則沿着岩石的氣孔、空洞或裂隙的周壁向中心逐漸充填,形成同心層狀或平行層狀塊體。
雨花石的圈狀花紋就是二氧化矽膠液圍繞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開始,從外向内,多層次逐層沉澱而成。并且由于熱水溶液所含微量元素(如鐵、銅、钴、鉻等)的變化,從而形成具有五彩花環、晶瑩剔透的美石。正是這些多種多樣的金屬元素,才賦予了雨花石斑斓的顔色。如赤紅者為鐵,藍者為銅,紫者為錳,黃色半透明為二氧化矽膠體石髓,翡翠色含綠色礦物等。由于這些色素離子溶入二氧化矽溶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此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形成原石之後,岩石再經風化、剝蝕、破碎,并在流水的搬運、沖刷過程中,形成了外形圓滑、大小不一的卵礫石或砂石,大約距今2億年到300萬年時沉積在某處,隻等有心人來發現它的美了。所以,雨花石經曆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這三個複雜而漫長的階段。
雨花石如此難得,市面上已經不多見。但充斥大街的那些雨花石又是什麼呢?實際上,這些假雨花石要麼是塑料制品,要麼就是普通的鵝卵石。鑒别真假也非常簡單,雨花石的實測密度為2.64g/cm3,而塑料制品一般都非常輕,掂在手裡立刻辨真假。鵝卵石裡面沒有形狀,一般是一團暗紅或暗黑,不像雨花石,常見顔色就有白、乳白、微黃,也有紅、紫、綠、薔薇、黑色,還有由不同顔色條紋形成同心狀、環狀、斑點狀。一些珍奇雨花石瑰麗無比,朦胧的透明中似有山川雲霞、花鳥魚蟲、鬼怪神仙,還有内中圖案形同美女、豬八戒、孫悟空的,更被世人贊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