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資源倉鼠平澤唯。
數據安全對我這種資源倉鼠來說是最在乎的事情了,你的硬盤裡是不是和我一樣也存不少好東西啊。
讓我看看!
硬盤壽命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了,大家也都知道機械硬盤的壽命要比固态更久一些。
但機械硬盤也要分不同情況,垂直盤的壽命就要比疊瓦盤高一些。
這是因為疊瓦盤數據多了之後,在往上寫數據就要遷移扇區内的其他數據,疊瓦盤的盤片和磁頭要比垂直盤工作的時間更長。
機械硬盤畢竟是機械結構,磁頭和盤片用得越多故障的概率肯定也就越大。
從本質上來講,機械硬盤你不需要考慮壽命問題,在實驗室恒定條件下機械硬盤能夠無故障工作幾萬甚至幾十萬小時。
對機械硬盤壽命有影響的其實是磁盤上的壞道,壞道分為物理壞道和邏輯壞道兩種。
物理壞道很容易理解,就是機械硬盤的某個部分在物理層面上損壞了。
因為磁頭和盤片之間的距離特别近,隻有0.1~0.3um,比頭發絲還細300倍。
假如在寫入數據的時候機械硬盤發生震動或是跌落,磁頭就會劃傷盤片造成不可逆的物理壞道。
雖然目前的技術可以從有物理壞道的硬盤中恢複一部分數據,能恢複多少數據就要看你的運氣,還有你的錢包厚度。
邏輯壞道則是當機械硬盤寫入數據時發生斷電或程序出錯等意外情況,扇區和盤片上記錄的數據不一緻導緻扇區數據錯誤。
邏輯壞道并不會損壞磁盤的盤片,所以通過數據恢複工具就可以非常簡單地修複邏輯壞道。
和機械硬盤隻要沒壞道就可以一直用完全相反,固态硬盤的壽命和你用了多少息息相關。
它就像一個大容量電池,電池沒電了就該扔了,固态硬盤壽命用完數據也就不安全了。
在固态硬盤的詳情頁上,你經常能看到TBW這個參數。
這個參數全稱是:Terabyte Write,直譯過來就是TB寫入。
600 TBW就代表這塊硬盤總數據寫入量在600TB内都能保持數據的穩定安全,但這并不代表這塊硬盤寫入數據量超過600TB後就一定會出故障,隻是發生故障的概率要比沒超過之前高一些。
TBW數值大小取決于硬盤容量和閃存類型,固态硬盤容量越大TBW也就越大。
閃存類型可以簡單分為SLC、MLC、TLC、QLC四種,在壽命和讀寫速度上SLC>MLC>TLC>QLC。
但即使是QLC,廠商也提供300TBW左右的保修容量。
如果你正常使用甚至和我一樣經常下載電影和動漫,即使是QLC顆粒的固态你也不用擔心他的壽命問題。
你很難在日常使用中感知出QLC和TLC的區别,甚至Sata固态和M.2固态的遊戲加載速度都差不多。
但QLC的速度相比TLC确實慢一些,尤其是過緩之後,兩者的速度差距會更大。
你可以用Crystal Diskinfo這個軟件來查看自己硬盤的健康度。
圖中這塊是我用了三年的SN720,目前總寫入量已經達到了54TB。
如果按照我現在的使用速度,我至少還要30年才能在寫入量上達到600TB,這玩意沒準還真能成傳家寶。
你肯定也注意到在Crystal Diskinfo中有一個健康狀态的小進度條,這也是判斷硬盤健康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數據。
如果一塊硬盤的健康度低于30或者直接為0,那我建議你不要在這塊盤上存重要資料,或者幹脆把這塊盤扔掉,在二手平台上也不要買健康度太低的固态硬盤。
這個健康度的主要判斷依據是硬盤的S.M.A.R.T.技術。
S.M.A.R.T.技術全稱: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檢測分析與報告技術)。
這項技術最早由康柏公司在1995年向SFF委員會提出,後來該方案得到IBM、希捷、昆騰、康納和西部數據的支持。
現在無論是機械還是固态,大部分硬盤都搭載了S.M.A.R.T. 技術,它可以讓你直觀地看到硬盤的工作和使用狀态以及故障狀态。
在上面Crystal Diskinfo截圖下半部分就是S.M.A.R.T.技術的數值,你可以看到我有104次不安全關機,這個數字代表我在硬盤硬盤讀取或寫入數據時候斷電的次數。
如果S.M.A.R.T.數據有一項超過了安全值,那Crystal Diskinfo會報警提醒,硬盤健康度也會變紅,說明你的這塊硬盤改換了。
數據安全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我自己的重要文件恨不得所有硬盤上都存一份。
關于數據備份,我建議重要文件一定遵循兩地三份存儲法則:本地兩塊不同的硬盤分别一份,雲端網盤放一份,這樣才能保證你的資料或數據的安全性。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這種淺科普,也希望你的數據永遠都不會出現問題。
我是資源倉鼠平澤唯,下篇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