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描述“長遠眼光”:
“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意思是說:人在得到榮譽的時候,應考慮到可能遭受的恥辱;平安無事的時候,則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
下面我們來聽聽《泰山封神》的故事。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他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君。他從當上皇帝開始,就兢兢業業治理國家,從不敢懈怠。過了些年,國家漸漸富起來了,百姓兜裡也有了點餘錢。
這日子好過了,有些官員就開始貪圖享受,溜須拍馬。
這天上朝時,好幾個官員都向唐太宗提出建議,說:“皇上,現在咱們國家是國運昌盛,百姓安居樂業,這一切多虧了皇上您呀,您的成就實在是太偉大了。要我們說,您呀,實在應該去泰山封神,應該讓天上的神仙也看到您的功績。”
瞧,這馬屁拍得,真叫絕。為什麼呢?
因為到泰山封神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那确實得有兩把刷子,得有些成就能拿得出手才行。所以如果能去泰山封神,在天上神仙和全國百姓面前秀一下自己的功績,這滋味應該美得很!
唐太宗一聽,心裡就偷樂了,但表面上并不顯露,仍然推三阻四地說:“咱們國家現在建設得好,那都是因為諸位賢臣輔佐有功啊,我個人還不行,不夠封神的級别,這個事咱們以後再議吧!”
漸漸政務忙起來,唐太宗也就把這封神的事忘了。可是某些大臣沒忘呀,他們三天兩頭地跟唐太宗提這個事,本來唐太宗就對這事有些心動,被人天天這麼一說,他還真覺得自己應該夠資格去泰山封神了,所以唐太宗就開始準備封神的事了。
到這裡不得不提唐太宗的忠臣魏征,太宗曾說魏征是他的一面鏡子,因為魏征敢說真話,絕不會是像皇帝新裝中那些說謊話的人一樣,明明皇上什麼都沒穿,那些人卻說皇上穿的衣服太漂亮了。
這天太宗專門找到魏征,想問問他對于泰山封神的建議。結果剛一說完,魏征就說:“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唐太宗一聽就來氣了,心想,所有人都說我功勞大,都說這事好,就你這老家夥跟我作對。
唐太宗壓住心裡的氣,問魏征:“你為什麼不贊成,難不成是覺得我功勞不夠大,咱們國家不夠繁榮,百姓的日子過得還不夠好嗎?”
魏征搖搖頭說:“皇上,不是那樣的,微臣以為在咱們大唐以前,國家經曆了好些年的戰亂,百姓生活很辛苦。後來大唐建立了,皇上也兢兢業業地治理咱們國家,到現在雖然百姓不愁吃穿了,可是您去泰山封神就要花掉許多銀子,咱們國家現在還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哪。您身為一國之君,不能光看到表面的繁華,還要想想可能出現的隐患,像這種勞民傷财的事情,還是要三思呀。”
說實在的,這魏征的話,道理是對的,但真的是很刺耳呀。聽完魏征的話後,太宗實在是很不爽,但還是覺得魏征說得有道理,所以隻能暫時決定不去泰山封神了。
結果沒過多久,唐朝很多地方出現洪澇災害,幾千戶百姓的家園都被水淹了,所以太宗也就徹底地不想封神的事了,一門心思地忙着全國救災的工作。
(此文章改編自微信公衆号阿玲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