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是北宋詞人,22歲考中進士,曾在朝廷做官。他的官運沉浮頗為奇特。
先是因為寫了《揚州賦》而受到宋神宗稱贊,接着又寫了一卷《揚州芍藥譜》,宋神宗立即把他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他又奉诏寫了一首《清平樂》。但是,此時正逢王安石變法盛行,宋神宗的母親高太後厭惡變法。高太後認為王觀是王安石一派的人,覺得他寫的《清平樂》對宋神宗不恭,于是立馬罷了他的官,逐出宮廷。
于是,曾經備受皇上器重的王觀,轉眼間成了一介草民,從此仕途再也無望。真可謂:“成也文章,敗也文章”。他苦笑着為自己起了個“逐客”的名号。
王觀作為詞人并不怎樣出名,但是他的一首詞《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卻被世人推崇備至,堪稱經典。
這年春末時節,當時王觀還未罷官且擔任越州大都督,送别即将返回家鄉的好友鮑浩然。他家在如臯,身居官位欲歸不得。于是便衷心祝福好友,希望好友抓住春天的尾巴盡情享受美好時光。
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直譯:
水像是美人的眼波在流轉,如同美人微蹙的眉峰。要問行人到哪裡去啊?要去那山水結合處。
剛剛送走了令人難忘的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了江南那邊春意還在,千萬要留住春天的景色哦。
賞析:
上片:這首詞的絕妙高超之處,就在于上片裡恰當而又精妙的比喻。朋友要去的浙東是山水豐盈的江南水鄉。王觀想象着那裡的山清水秀無比峻美。于是,他出其不意地把山水比拟為人臉上的眼和眉,用眼波來形容江南的水域,用眉毛來比喻江南的山峰。之後還巧妙地回答“欲問行人去那邊”這個問題,更是精彩地回答“眉眼盈盈處”——真真令人叫絕!
下片:這裡是詩人送别時對客人說的依依不舍的話。剛剛戀戀不舍地送走了春天,你又要離我而去。我這心裡可不是個滋味呢。如果你到了我日日魂牽夢繞的江南那邊,春天還沒有完全消失殆盡的話,你一定要及時享受大好春光,争取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啊。
總之,這首詞構思新穎,比喻巧妙,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使送别的情景更加溫馨和充滿情趣。
讀者多半記不住王觀這個名字,但卻對這首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套用一句影視圈裡的俗語——正所謂“詞紅人不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