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暖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朱熹(南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三春暖萬紫千紅總是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春日
朱熹(南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以前讀此詩,認為是詩人感歎春日的風光秀麗無邊無盡,現在了解得多了,才知道這首詩并非是朱熹感歎春光美,而是贊揚理學,歌頌儒學。
《春日》:
春日裡的武夷山五曲溪畔風景格外秀美,小溪潺潺,流水緩緩,天邊耀眼的暖陽将光芒灑滿林間,時不時還有幾位潛心求學的儒生來到此處。
而我們的朱熹先生此刻正安靜明亮,恬淡甯靜的書房中沉浸在理學的世界中——
“先生—,先生—。”未見其人便聞其聲,一個小厮一邊在帶着笑急促地向書房走來,一邊還高喊着自己的先生。
小厮的呼喊使得朱熹從書中的理學世界中回過神來,他放下手中的書本,輕輕搖了搖頭,喃喃自語了一句:“還是如此這般,毛毛躁躁。”
還未等小厮走近,朱熹便已由内向外推開了書房的房門,轉向小厮的方向問了句:“何事?”
小厮看見自己先生,立馬加快腳步:“先生,又有幾位小先生前來聽您授課呢!而且還有一位年邁老伯,我看這午後日頭正盛,怕那老伯吃不消,便急急過來尋先生。”
朱熹:“哦?那快快前去吧。”
小厮:“好嘞,先生我們往庭院那邊走。”
寂靜的庭院有一顆大大的古樹,古樹下擺了一張石桌和幾個石凳,年少的儒生與年邁的老伯此刻正站在樹蔭下争執着什麼,朱熹二人走進才聽見他們的對話。
儒生:“尊老愛幼,是我們自進入儒家便遵守的道理,老伯萬般不可與我們推辭,還請快快坐下。”
老伯:“我們今日都是前來朱熹先生處求學聽課,就應當已同門之禮相待,何故因我年老而搞特殊。”
“說得甚好。”朱熹突然出聲,他臉上帶着笑意看了看衆人,“不愧為儒學弟子,儒學定會因有你們的傳承而源遠流長。”
衆人向朱熹抱手做了一揖:“先生好。”
朱熹向衆人回了一禮,又說道:“春秋時,洙泗之間,其民涉水,老幼相讓,原是由于孔老夫子傳授儒學的緣故,而今你們,立于庭院,老幼相讓,亦是因為儒學理學的緣故。”
朱熹:“今日,景好,人謙,禮在,實在使我感觸頗多,賦詩一首啊。”
衆人:“先生請——”
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