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後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因為匈奴屢犯邊境,大漢帝國準備重新實施和親政策,所以,漢文帝劉恒下诏道:
朕既不明,不能遠德,使方外之國或不甯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達遠也。間者累年,匈奴并暴邊境,多殺吏民,邊臣兵吏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夫久結難連兵,中外之國将何以自甯?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為之恻怛不安,未嘗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蓋相望,結徹于道,以谕朕志于單于。今單于反古之道,計社稷之安,便萬民之利,新與朕俱棄細過,偕之大道,結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親以定,始于今年。
這封诏書的大緻含義,于以往區别不大,其實,讀史書的朋友們都清楚,漢文帝劉恒一生所下诏書,幾乎都是以罪己為主,闡述自己不夠賢明,這一次也一樣,以罪己開篇,認為是自己德行不夠,才招緻兵禍連年,那解決辦法呢?無外乎是繼續依靠和親政策。
漢文帝劉恒的确是個好皇帝,不過,古人的做法,其實,還是讓人很不舒服的,男人本事不濟,就隻能依靠女人和親,大量輸送财物來換取和平,這是何等的悲哀啊!雖然,實施了和親政策,但是,匈奴對大漢帝國的侵擾,并沒有就此停歇。
漢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分兵兩路,一路三萬騎兵入侵大漢帝國的上郡,另一路入侵雲中郡,其實,對于匈奴的入侵,文帝時期并不軟弱,每一次都會舉兵迎擊,這次發生在戰争,也不例外。
漢文帝劉恒下令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将軍,駐軍飛狐口(今天河北張家口市蔚縣宋家莊鄉北口村南500米的北口峪);楚國前任丞相蘇意為将軍,駐軍句注山(今天的山西代縣雁門關附近);命張武将軍屯駐北地;河内太守周亞夫,駐軍細柳。
宗主劉禮為将軍,駐軍灞上;祝茲侯徐悍駐軍棘門,防備匈奴。幾個月後匈奴退兵,這些部隊也就撤了回來。畢竟,長久駐軍國力難以支撐。這一年可謂是天災人禍啊!匈奴的人禍褪去不久,又爆發了天災大旱。
蝗蟲成災。漢文帝劉恒向全國施恩,命令諸侯不要進貢,取消山林湖泊的禁令,裁減宮中服飾,車馬和狗馬玩好之物,精減郎中吏員,發放倉庫中的存糧來救濟貧民,允許民間買賣爵位。劉恒從代地入長安為帝,做了二十三年皇帝。、
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騎并沒有增加添置。不利于民的舉措,一旦出現,就會馬上放棄,改為便利民衆的舉措。他曾經想要為自己修建一個露台,招來工匠計算,要花費一百金,于是,便放棄了。
劉恒說:“一百金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産業,我供奉先帝的宮室,常常恐怕使先帝蒙羞,還建露台幹什麼?”劉恒平時身穿黑色的粗絲衣,連其最寵愛的慎夫人,衣服也被規定不準長及拖地,帷帳不準用彩綢,以此來顯示節儉,為天下人做榜樣。
營建自己陵寝霸陵都用瓦器,不準用金,銀,銅,錫做裝飾,不修建高大的陵墓,想要以此來節省開支,不煩擾百姓。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劉恒召來其弟,賜予富貴,用恩德來回報他。于是,趙佗便廢去帝号自行稱臣。
與匈奴和親,匈奴違背和約入侵掠奪,也隻是令邊防加強守備而已,不派軍隊深入匈奴境内征讨,生怕煩擾痛苦了百姓。這一段司馬遷先生在《史記》中的無疑是給漢文帝臉上貼金的,那是不願去征讨麼?是不能吧!不想煩擾百姓,那代郡,雲中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麼,他們可是長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啊!
吳王假裝生病不來朝見,就賜給他幾杖,示意尊重他,可以不來朝見,事情真的是這樣麼?你兒子打死了人家的兒子,你處理失當,人家不來朝見不是很正常的麼,換句話說,劉恒見了吳王劉濞,難道就不會心存愧疚麼?
群臣如袁盎等進言雖直率尖銳,常以他事緩解,寬容對待。群臣如張武等接受金錢賄賂,被發覺。劉恒就從禦府倉庫中拿出錢财賞賜給他們,來使他們心生愧疚,不把他們交給執法管官吏。劉恒以德行來感化萬民。使得國内殷實富裕,禮儀盛行。開創了文景之治。
人力有窮盡,生命總有走到盡頭的一天,漢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初一乙亥日。漢文帝劉恒駕崩于未央宮。死前劉恒任命中尉周亞夫為車騎将軍,典屬國徐悍為将屯将軍,郎中令張武為複土将軍,征發附近各縣服役的士兵一萬六千人。
京師侍衛部隊一萬五千人,由張武統帥,負責挖土,擡棺等喪葬事宜。六月初七乙巳日,群臣議定谥号,尊稱劉恒為孝文皇帝。太子劉啟在高廟即位,六月初九丁未日,承襲帝号登基稱制,這位劉啟也就是後來漢景帝了。
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的下一篇文章,求關注,求點贊,求收藏。謝謝支持。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讀讀我的這幾篇文章“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主人公賈誼是豫讓這位東周時期著名的刺客
看即位之初的漢文帝——劉恒是如何廢除連坐之法的
看漢文帝——劉恒是如何解決“立儲”這個帝王家的千古難題
漢文帝——劉恒的舉賢令與太子家令晁錯的朝堂對答
漢文帝——劉恒是如何應對出現在西漢初年的日食現象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