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142戶、262戶……這些數字是位于南鄭區黃官鎮武家溝村的陝西同心創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2019年到2021年這三年來帶動周邊農戶增收緻富的變化,也是90後返鄉創業女碩士孫千鈞完成的3年小目标。
圖中左一為孫千鈞 受訪者供圖
女碩士畢業後站上三尺講台
放棄安逸生活返鄉創業讓家人難以接受
8月8日下午,華商報記者第一次見到孫千鈞時,身穿碎花上衣、綠色裙子,戴着眼鏡的她正在公司查看菌種情況,與人交流條理很清晰。如今每天都跟食用菌打交道的她,誰能想到3年前的舞台則是在三尺講台上。
90年出生的孫千鈞是南鄭區人,2015年她從陝西師範大學碩士畢業,所學專業是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主要從事農作物改性、優化配比方面的研究。之後應聘到成都一所私立高中當化學老師。據她介紹,在成都教學期間,自己和同事用視頻連線直播的方式,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們上了成都市第一節化學實景課——污水的進化。“教師這份職業很好,我也相信繼續幹下去能做得很好,但我想讓自己過得更不一樣。”
就這樣當老師四年後,2019年孫千鈞決定放棄成都的安逸生活,選擇回鄉創業。孫千鈞說,因為她研究的是農業方向,經常會參加一些大學生村官、新農人的培訓會,所以也想回家創業,并和哥哥成立了南鄭同心創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孫千鈞的這一決定讓家人及親戚朋友都一時間難以接受。“當時很不理解,她是上了研究生的,出來教書工資也挺高的,她說回來要創業做農業方面,我根本就接受不了,我知道當農民的苦,”孫千鈞的媽媽告訴華商報記者,女兒從小就自立自強,隻要是她做出的決定自己就沒辦法改變。
孫千鈞的媽媽說,起初因為女兒的這一決定自己也賭氣說不幫她,她說不幫就一個人幹,慢慢地發現女兒能堅持做好一件事,心也定下來了,走了這麼多的路沒有把她壓垮,女兒的努力都看在眼裡,所以自己後來才主動過來幫她給予支持,也希望女兒能繼續做好這件事,畢竟這是自己選擇的路。
曾到全國各地考察60多個農業項目
為打開産品銷路到各地去推銷
決定返鄉創業後孫千鈞便從成都回到家鄉南鄭,接手了公司。“一開始公司在基地研發種植白芨、天麻等中藥材的新品種,但這些因為周期太長,對于當地種植戶來說見效太慢,所以就轉向種植各種菌類,”孫千鈞說,包括引進食用菌“大球蓋菇”種植并研發菌種等都嘗試過。
孫千鈞介紹,因為不同菌種對培養的環境、溫濕度等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為找到适合在當地種植培養的菌種,她去過國内多個省份,考察了不少于60個農業項目,最終結合陝南自然環境,在2019年10月引進食用菌滑子菇種植項目,并試驗研究液體菌種技術,種植基地也定武家溝村。
項目确定後,該公司在基地大棚裡種上了他們自己培育菌種制作的菌包,經過不斷探索,滑子菇種植喜獲豐收,帶動周邊43名留守婦女等在家門口務工。成功邁出第一步後給了孫千鈞很大信心,然而在突發疫情影響下,滑子菇銷量嚴重滞銷,資金周轉也遇到困難,這讓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
“既然已走到這一步就沒想過要放棄,為打開銷路我自己開車帶着産品到各個地方去推銷,首先要保證産品質量過關,這樣才能讓别人放心購買,”孫千鈞說,她還就如何更好保存滑子菇向專業人士請教,從而解決當時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銷售出去的庫存,就這樣眼前的困難一點點被克服。
此後,為能研究出一種方法突破環境對菌種培養的限制,孫千鈞和她的團隊與陝西理工大學研發團隊合作,研發成功滑子菇液體菌種,将原來的人工自然環境培育菌種的方式變為自動化電腦控溫控濕控氧的方式,2020年5月反季節出菇試驗成功,同年11月基地種植成功。
伴随着技術的革新,2020年孫千鈞的公司也通過土地流轉、貧困戶分紅、入園務工、訂單種植等方式共帶動142戶實現增收。到了2021年,已更名為陝西同心創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省市區婦聯支持下,成功創建為“女大學生創業就業示範基地”,帶動農戶在家門口緻富也達到了262戶,同心創發、長藝菌系列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帶領種植滑子菇同時還幫助銷售當地美食
想用自己所學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不懈發展,滑子菇目前已成了黃官當地居民的“緻富菇”。武家溝村的村民黃永麗便是一位跟着孫千鈞幹的種植戶,3年來不僅通過入園務工、訂單種植等增收緻富。
“由于家裡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出門去掙錢,之前家裡就是靠種地,但沒有多少收入,2019年開始跟着孫總幹,每年都有一定的經濟收入,”8月8日下午,黃永麗告訴華商報記者,自己家裡條件有限沒法種植,但可以低價租用基地大棚種植,成熟後公司又回購,不用擔心賣不出去,這樣一來大夥既節省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
黃永麗說,除了帶領大家種植滑子菇,她還在孫千鈞的幫助下宣傳銷售自己用黃荊葉制作的“神仙涼粉”,讓更多人知道家鄉有這麼好的美食。“去年孫總還安排公司的人來給我拍攝視頻,從我到山裡摘原料到後面咋制作,都給拍了下來,完了又在網上幫我推廣宣傳,就那一個月左右幫我多賺了差不多6000塊。”
如今,返鄉創業的孫千鈞已闖出新天地,不僅完成身份轉換,也實現了最初定下的3年小目标。“就是做到訂單種植模式試驗成功,并形成‘政府 企業 農戶’訂單種植标準化管理模式,形成了滑子菇标準化生産模式,”孫千鈞說,如今都已一步步實現,公司也穩步向前邁進,但回想創業路上的艱辛,直言也是不容易,但也要感謝遇到的貴人。
“在創業過程中令我感動的人非常多,第一個就是在南鄭區恒大城門口遠山眉茶葉店的老闆任總,因為剛開始創業時啥都不會幹,對市場、産品營銷等理念都不是系統全面了解,任總是毫無保留的,從零到一去輔導我,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和點撥,”孫千鈞說,除此之外,自己一路走來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婦聯組織的幫助。
孫千鈞說,接下來已做了公司五年規劃,朝着更高目标努力,也想用自己所學,能帶動周邊更多農戶一起緻富,助力鄉村振興。
華商報記者 王健 編輯 曹文哲 實習生 王佳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