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山河意象的詩歌?文/譚清友睡在身邊的涪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有關山河意象的詩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譚清友
睡在身邊的涪江
我們會像關心自己的命運一樣
關心這條睡在我們身邊的江
關心它的流速,它的平靜與洶湧
關心它上漲或下跌的吃水線
江裡有魚也有石頭,很多時候
我們沒看見江時,會臆想那些卵石
在水中遊動起來,與魚兒相互追攆
攪動一江的歡快
更多夜晚,我們看月下的涪江
靜成千年的禅,看押一切慌亂
我們也因此平心靜氣,心懷善念
把好事想得一遠再遠,如百花鮮豔
這條江是我們暗中認定的親人
我們時常摸着它親切的水聲入眠
熟悉它的上下遊如熟悉我們的血脈
這條江的籍貫就是我們的籍貫
我們外出不僅要收拾好故鄉的月色
還要收拾好這條江,随身攜帶身邊
必要時,聽一聽波浪的細語止渴
撕一片如銀的月光解饞
安居石刻
冰冷的石頭被能工巧匠造像後
便有了形體和語言
它們是被人們崇拜的神仙
在端莊和威嚴的儀态中
反複倡導着世間的慈善孝義廉
漫長的曆史像火把燃燒
火光一直照亮它們的臉
風雨褪不去它們的色彩
千年的表達和訴說
你能從它們閉目和凝望中
讀出幾分淺白和璀璨
巴山蜀水的懸崖峭壁
大手筆地鋪開一幅巨型的長卷
卷上沒有留下急促的馬蹄
沒有留下紛争的硝煙
唯有留下了儒釋道的思想火花
至今還在迸濺
這是沒有文字的文字
這是畫圖裡最生動的圖案
每一個表情裡
都融彙了雕刻者的全部意願
我們會将它們逐一閱讀
直讀到一個民族的智慧和驕傲
在心中久久上升、回旋
不願飄散
行走在雞頭寺村
雄雞的啼鳴,再次喚醒這片土地
陽光每天準時普照
遍地流淌着生機
小樓房閃出了靓麗的身影
池塘躍出水面的魚兒
激起了心中的層層漣漪
蜿蜒的村道,一步有一步的驚喜
步步都能踩中情節和故事
換了嶄新外衣的鄉村,每抔泥土中
都能搓揉出清新的話題
張張充滿笑容的臉膛,講述着
幸福、舒心和如意
我們喜歡聽響亮的雞鳴聲
在這個院落響起
又引起那個院落的雄雞
熱情地唱和一曲
谒陳子昂讀書台
一說到讀書,仿佛
風聲雨聲都會從書頁中湧出來
陳子昂曾在這裡設台讀書
他讀出的,是大唐的社稷
他詩中的一聲感歎
使得山河激蕩了上千年
天地之悠悠,天地之悠悠啊
唯有文字不易褪色
唯有氣勢,至今還金光燦爛
敲得出銅質的脆響
幽州台登一次會高一次
腳杆也會發軟。千萬人回過頭來
還會緊盯着讀書台
似乎隻有潛心讀書
才能讀出人生的子醜寅卯
才有機緣,氣宇軒昂地指點江山
青堤古渡
青石,從街道一直鋪派下去
鋪到涪江河邊
仿佛這是留給歲月的退路
留給歲月的,還有一江滔滔之水
幾條可以去到對岸的船
槳片不僅能劃開水,也能劃開愁緒
江水一點也不洶湧,洶湧的
是我們的内心
是我們對流逝日子的一腔慨歎
一經回首,是否會有古老的吆喝聲
濺濕我們一身
當我們走遠時
總覺青堤古渡還穩坐在那裡
目連的故事成為它粗壯的呼吸
一個古渡,還在擺渡着
輕松或匆忙的執意涉水的時間
矽化木
數億年前的你,在一次偶然中
轟然倒下,使得生命戛然而止
你沉睡,睡得天荒地老
大地的眠床,再沒給你驚慌與恐懼
在重見天日之時,你已透明
那年輪,成了你最後的記憶
分明還是樹的模樣,但已不再是
木的質地,一身晶瑩如玉
你是願意這樣高貴地矽化
還是願意回到從前,在大地挺立
讓枝葉搖動一天風雨?
【作者簡介】
譚清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在《詩刊》《兒童文學》《星星》《上海詩人》《詩林》《詩潮》《四川文學》《河北文學》《山東文學》《飛天》《深圳特區文學》《滇池》《青年作家》等國内外報刊發表詩歌千餘首。出版詩集《穿過黃昏的路》《細小的陽光顆粒》《掙紮在琴弦上的雨》《平靜,或者躁動》《說出時間的暗語》等10本。多次獲全國詩歌大賽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