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古謎題

上古謎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18 09:55:37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

本文是“良渚玉器解密”系列的第十篇,前九篇見文尾鍊接。

*

上古華夏創造了作為“四季北鬥繞極符”的萬字符,被中古夏商周繼承,見于陶器、青銅器、甲骨文和天文儀器(詳見前篇)。

上古華夏又創造了植根于萬字符的祭天樂舞“萬字符之舞”,簡稱“萬舞”,也被中古夏商周繼承,見于《詩經》《左傳》《墨子》《莊子》《呂氏春秋》《史記》等大量文獻——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詩經·商頌》)

簡兮簡兮,方将萬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俣俣,公庭萬舞。(《詩經·邶風》)

萬舞洋洋,孝孫有慶。(《詩經·魯頌》)

萬舞翼翼,章聞于天。(《墨子·非樂》)

我之帝之所,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史記·趙世家》)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

甲骨文大量記載“萬舞”,有時寫成“卍舞”(《甲骨文合集》20974),成為“萬舞”是“萬字符之舞”的最強硬證。同時證明,“萬”是“卐”的加密寫法:上半變成直線,下半基本不變。加密的原因,是為了神化王權而嚴禁傳播天文知識、天文圖像,史稱“絕地天通”。

根據海量的考古圖像和相關文獻,上古至中古的華夏祭天樂舞“萬舞”(卍舞),共有三大舞姿:頂天立地,降龍伏虎,踏罡步鬥。

萬舞(卍舞)第一舞姿:北極天帝頂天立地

萬舞第一舞姿“北極天帝頂天立地”,舞者佩戴北極天帝面具,模仿北極天帝“帝俊”的第一造型:雙手曲肘上舉,兩腿屈膝下蹲。

上古萬舞的第一舞姿,大量見于華夏全境的上古器物和史前岩畫——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3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4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5

中古萬舞的第一舞姿,大量見于夏商周的青銅器、玉器和其他器物——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6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7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8

如何證明這些上古圖像和中古圖像,不是普通的舞蹈圖像,而是萬舞的第一舞姿?

上古硬證是:西藏史前岩畫把這一舞姿與萬字符畫在一起,證明這是上古萬舞的第一舞姿,“萬舞”正是“萬字符之舞”——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9

中古硬證是:這一舞姿大量見于夏商周萬舞的專用樂器、專用道具,證明這是夏商周萬舞的第一舞姿——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0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1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2

萬舞(卍舞)第二舞姿:北極天帝降龍伏虎

萬舞第二舞姿“北極天帝降龍伏虎”,舞者佩戴北極天帝面具,模仿北極天帝“帝俊”的第二造型:雙手曲肘下按,雙腿屈膝下蹲。

上古萬舞的第二舞姿,大量見于華夏全境的上古器物和史前岩畫——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3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4

中古萬舞的第二舞姿,大量見于夏商周的青銅器、玉器和漢代畫像磚——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5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6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7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8

萬舞(卍舞)第三舞姿:北鬥豬神踏罡步鬥

萬舞第三舞姿“北鬥豬神踏罡步鬥”,舞者佩戴北鬥豬神面具,手姿、腿姿模仿作為“四季北鬥繞極符”的萬字符造型:一手曲肘上折,一手曲肘下折。一腿彎膝上踢,一腿屈膝下折。

上古萬舞的第三舞姿,大量見于華夏全境的史前岩畫——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19

中古萬舞的第三舞姿,大量見于商周的萬舞金文、戰國的萬舞玉人和漢代的萬舞畫像磚——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0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1

上古萬舞和中古萬舞的全景

另有一些珍貴的上古圖像和中古圖像,是領舞者、伴舞者互動旋轉的萬舞全景。

廣西左江的史前岩畫,領舞者足踩象征蒼龍七宿的“青龍”,是“天帝降龍”的上古萬舞全景——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2

新疆呼圖壁康家石門子的史前岩畫,畫有象征白虎七宿的雌雄“白虎”,是“天帝伏虎”的上古萬舞全景——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3

河南淅川和尚嶺戰國楚墓出土的一對青銅壺,中間的領舞者扮演北極天帝,兩側的伴舞者扮演青龍、白虎等天文神獸,是“天帝降龍伏虎”的中古萬舞全景——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4

曾侯乙墓的漆棺畫,是“北鬥豬神踏罡步鬥”的中古萬舞全景——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5

上古謎題(上古墓地驚現跳舞的小人)26

東側面是雌雄北鬥豬神各領四季神獸,西側面是雌雄北鬥豬神各領四季神獸,合計二十神。東側面的北鬥豬神上面,另有四季鳥神,合為二十四節氣神。

四季鳥神又分為兩組:左二是春夏鳥神,即雌雄“鳳鳥”;右二是秋冬鳥神,即雌雄“天翟”。合于《呂氏春秋·古樂》記載的帝喾萬舞《九招》——

帝喾命鹹黑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為鼙鼓、鐘磬、笭管、埙箎。帝喾乃令人抃鼓鼙,擊鐘磬,吹笭管埙箎。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

萬舞是中國舞蹈、音樂、詩歌、戲曲、武術、百戲、雜技的總根

華夏祭天樂舞“萬舞”的三大舞姿,領舞者先後扮演華夏至高神“北極天帝”和華夏次高神“北鬥豬神”,因其頭戴面具,上有峨冠,足踩高跷,顯得高大壯碩,所以《詩經》稱為“碩人”。伴舞者分别扮演華夏衆神“二十八宿”星官,圍繞領舞者順時針、逆時針旋轉。

僅有扮演“北極天帝”的領舞者,近于人形。其他扮演“北鬥豬神”、“青龍”、“白虎”、“鳳鳥”、“天翟”的舞者,均為鳥獸之形。所以中古文獻描寫萬舞,常常稱為“百獸率舞”(《尚書》),“緻舞百獸”(《呂氏春秋》)。

西周萬舞的舞者人數,每排八人,固定不變;排數多寡,各不相同。天子萬舞的人數是八八六十四人,稱為“八佾”。諸侯萬舞的人數,根據爵位遞減:公爵“六佾”,六八四十八人;侯爵“四佾”,四八三十二人;士大夫“二佾”,二八十六人。春秋末年周室衰弱,導緻禮崩樂壞,魯國執政大夫季孫氏不用“二佾”,僭用“八佾”,遭到孔子怒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萬舞的三舞姿,決定了為萬舞伴奏的雅樂必須是三疊曲,為萬舞伴唱的歌詞必須是三疊詩。秦漢以後,萬舞的三舞姿、雅樂的三疊曲失傳,僅剩歌詞的三疊詩,即《詩經》。

一旦解密上古至中古的華夏祭天樂舞“萬舞”是“萬字符之舞”,進而解密萬舞的三大舞姿,就能透徹理解中國舞蹈、中國音樂、中國詩歌、中國戲曲、中國武術、中國百戲、中國雜技,因為萬舞是其總根。

“萬舞”是華夏祭天樂舞的通名,每一時代各有專名

“萬舞”是上古至中古華夏祭天樂舞的通名,每一時代各有專名。根據文獻記載,伏羲時代的萬舞專名《扶來》,神農時代的萬舞專名《扶持》,黃帝時代的萬舞專名《鹹池》,颛顼時代的萬舞專名《承雲》,帝喾時代的萬舞專名《九招》,唐堯時代的萬舞專名《大章》,虞舜時代的萬舞專名《九韶》,夏代的萬舞專名《大夏》,商代的萬舞專名《大護》,周代的萬舞專名《大武》。

孔子最為推崇虞舜時代的萬舞《九韶》,曾經一唱三歎,反複言之——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

顔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樂則《韶舞》。”(《論語·衛靈公》)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

秦漢以後的中國人盡管熟知孔子沉迷萬舞而“三月不知肉味”,但是無緣一窺孔子贊為“盡善盡美”的虞舜萬舞《九韶》,也無緣一窺孔子視為“盡美而未盡善”的西周萬舞《大武》。憑借現代考古的偉力,今人可以盡睹虞舜萬舞《九韶》和西周萬舞《大武》,飽覽上古至中古的華夏萬舞全貌,并為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華夏萬舞也随着華夏萬字符傳遍了全球,成為遍布全球的薩滿舞。由于全球薩滿舞無不源于華夏萬舞,所以也有三大舞姿。且聽下回分解。

良渚玉器解密系列

一:反山墓地的琮王神徽為何令人争執不休?秘密藏在一張星象圖中

二:關于良渚古墓裡的這兩大神像,真相需要澄清一下

三:乾隆最尴尬的“文藝作品”來了!他對國寶做了啥,留下笑柄兩百餘年

四:曆史上真的有孫悟空?兩件良渚玉器裡藏着《西遊記》不為人知的真相

五:良渚玉器藏着什麼中國文化神秘符号?為何被老子的一句話說中了!

六:關于良渚的又一秘密揭曉:神秘詭異的中華天帝經典形象來源

七:引發故宮、劍橋、震旦博物館收藏的神秘上古帝王相有什麼來頭?

八:考古發現“豬八戒”的前世法身!一大波上古華夏“北鬥豬神”組團來了

九:考古硬證!全球風靡的“萬字符”不是從印度來的!絕密符号,隻有中國人能解?

作者:張遠山

編輯:李思文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