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血脂在化驗單上是用什麼表示的

血脂在化驗單上是用什麼表示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02:12:02

血脂異常被稱為人類健康的“隐形殺手”,因為看不到且不易察覺,需要抽血化驗才能得出結果。

很多朋友在拿到化驗單時,都想先看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但很多人看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就懵了,不但找不到血脂這一項,甚至還看到了很多不熟悉的名詞,完全不知道化驗單上這些陌生的名詞和數值代表什麼意思。

01

化驗單上的指标代表什麼?

血脂是血清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等的總稱,所以化驗結果中上是不會出現 “血脂”這一項的。

臨床上血脂檢查項目

總膽固醇(TC):血液中各種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甘油三酯(TG):甘油分子中的 3 個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它的水平受到遺傳和飲食因素的雙重影響。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稱“壞膽固醇”,它的水平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被稱為“好膽固醇”,它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載脂蛋白 A1(Apo A1):載脂蛋白 A1(Apo A1)的水平與“好膽固醇”水平呈明顯正相關,臨床意義也大體相似。

載脂蛋白 B(Apo B):載脂蛋白 B(Apo B)的水平與“壞膽固醇”水平呈明顯正相關,臨床意義也大體相似。

脂蛋白(a)[Lp(a)]:血清 Lp(a)濃度主要與遺傳有關,基本不受性别、年齡、體重和大多數降膽固醇藥物的影響。

02

各項指标應保持在什麼水平?

在衆多檢查指标中,有四項指标需要重點關注,通常這四項指标出現異常,就會被診斷為血脂異常。

  • 總膽固醇(TC)
  • 甘油三酯(TG)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下表是《血脂異常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給出的參考

血脂在化驗單上是用什麼表示的(血脂化驗單上的)1

根據這四項指标的異常程度,将血脂異常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高膽固醇血症(單純膽固醇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單純TG升高)、混合型高脂血症(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升高)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HDL-C偏低)。

03

檢查前這幾個問題要清楚

檢查前特别注意飲食,油膩食物一概不沾!

A.

回答錯誤 ❌

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B.

回答正确 ✅

抽血檢查前,至少2周内保持平時飲食習慣,身體處于穩定代謝狀态,才能反映真實的血脂情況。

3天内避免高脂飲食!

A.

回答正确 ✅

吃了高脂的食物後,血液中會出現乳糜狀的微粒,甘油三酯的含量也會增高,化驗結果的準确性大打折扣。

B.

回答錯誤 ❌

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會對短期内的血脂水平造成影響,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水平。

抽血前一天可适當飲酒

A.

回答錯誤 ❌

酒精會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濃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從而導緻化驗結果異常。

B.

回答正确 ✅

大量飲酒後2~3天内血脂濃度,尤其甘油三酯濃度常顯著升高。3天内應戒豪飲,前一天不沾酒。

檢測前空腹10-12小時

A.

回答正确 ✅

飯後血脂的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會明顯升高。最好空腹10個小時以上再化驗,但空腹時間也不宜過長。

B.

回答錯誤 ❌

如早晨8點抽血,前天晚8點後就不能吃東西了,可少量飲水;晚10點後,最好連水也不要喝了。

急忙到醫院後可立即抽血

A.

回答錯誤 ❌

因為劇烈運動會使血脂濃度明顯升高,所以檢查前不要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

B.

回答正确 ✅

抽血時應保持平靜,坐着休息5-10分鐘再抽血,如無條件,至少也要保持安靜5-10分鐘再抽血。

健康狀況穩定再檢查

A.

回答正确 ✅

一些生理及病理狀态,如發熱、創傷、手術、經期等都會對血脂水平産生影響,尤其是急性感染期。

B.

回答錯誤 ❌

我們應該在身體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血脂檢查。

我們常說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檢查血脂也是一樣。化驗單上的參考值适合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群,對心腦血管病患者、高危人群的指導意義較小。

每個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不同,血脂的标準值也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不可擅自診斷或道聽途說胡亂買藥吃,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生分析。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中華全科醫師雜志》編輯委員會,心血管系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血脂異常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5):417-421.

[2] 黃颢:《飲酒對血脂的影響》,《中外醫療》2010年第27期

本内容僅供健康知識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醫生診斷,不屬于醫學診療建議,也不代表本平台觀點,請謹慎閱讀。本文為因數科普原創文章,未經本平台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如需轉載或引用請後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後才可進行,轉載或使用請務必注明來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權行為,請與本平台聯系,我們将及時處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