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賬号“耿向順”開通以來的第271篇原創文章,關于【掙錢】。
一個網友投稿問我:“耿老師,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自信、勇敢?”
我覺得能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可以洋洋灑灑寫一本書都不一定寫得完,因為造成一個人不自信不勇敢的原因非常多,但對我而言最有效、讓我印象最深的的方法,是我同一個事業非常成功的前輩交流時學到的。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淡定從容,情緒平靜穩定,身心健康狀态很好,給人感覺他非常自信、有力量,在面對巨大的困難與挑戰也絲毫不慌,能非常冷靜理智地去處理解決掉問題,讓我感到非常敬佩。
當我向他表示敬佩、羨慕,并問他如何才能擁有像他這麼好的身心狀态、擁有如此強大的内心、向他取經時,我以為他要給我講一大堆心靈雞湯、人生哲理、自己曲折的人生奮鬥曆程時,他的回答卻簡單粗暴,真的震驚了我:
他很淡定地說:“我能有今天的狀态,可能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職場刻意訓練與人生沉澱,内心變得更強大了,變得有經驗了,變得成熟了,但其實更主要還是因為我比以前有錢了。”
他接着了一番話,大概意思是:
“我二十多年前畢業,家裡條件也很差,我來到這個大城市工作,從最低端的臨時工幹起,一無所有,工作掙來的錢基本隻夠我的基本生活,存不下什麼錢。
雖然20多年前的時候創業環境氛圍很好,機會也很多,我很想去幹點生意,但我做什麼都畏首畏尾、非常不自信,什麼都不敢去嘗試。
這不僅是因為人還年輕,經驗、人脈等資源少,更因為因為我沒有初始本金,要想做生意就必須自己去貸款、借錢,然而我承擔不起去嘗試之後、萬一做失敗的後果,試錯成本真的太高了,一不小心就導緻自己和自己家人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還背上一屁股債務,一輩子也就毀了。
那時候開始,我就拼盡全力地努力掙錢、努力存錢、努力省錢,讓自己的存款越來越多,後來錢稍微多點了,就通過低風險的理财和投資,讓自己财富不斷增值,二十年裡财富總量擴大了很多很多倍。
到現在我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财富,來支撐我和我家人想要的生活,也足夠用來抵禦生活中能遇到的絕大多數的風險,就包括工作事業、身體健康、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風險。
有錢,真的是我的底氣、自信和膽氣的主要來源。
在有了一定的積蓄之後,我不僅有了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我有了很高的試錯空間,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選擇。
我才有了去冒險、去挑戰的底氣,才敢面對一切的危機和挑戰,才不用擔心未來自己和自己家人的生活怎麼辦。
在自己的财務達到一定數量之後,隻要不是突破了違法犯罪、道德敗壞的底線,或者遭遇了天災等不可抗力,即使遇到了有些重要事情做錯了、有些重要決策做錯了、有些生意虧損了、生了一場大病.....這些常人很難承受的事情,我也可以承擔它們來帶來的後果,還不一定會大幅度降低我的生活質量。
我财務情況得到改善以後,我有非常大的自由空間,隻要在法律、道德、自然規律和我财富與能力的允許範圍内,有非常多的選擇,再也不需要看人臉色,不被别人限制,可以完全由自己選擇做什麼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去哪裡旅行、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工作、想要做成功事情的概率也比以前更大了......
一切都逐漸形成了良性循環。
原來的很多煩惱,就再也不是煩惱了。錢不能解決所有的煩惱,但有錢确實可以解決大多數煩惱:因為生活中大多數煩惱都是因為沒有錢或者錢不夠造成的,還有一部分是錢還不夠多。
另外,你不要羨慕我們這些前輩們的狀态,更不要和我們這樣比你大幾十歲的人相比較而自慚形穢,是因為我們比你們多了幾十年的積累。
我年輕時候也和你一樣,一無所有,也經常有無力感,也經常感到迷茫,也經常羨慕那些比我強得多的人,但我比你多吃了二十多年的苦,多奮鬥了二十多年,存了近三十年的錢,才換來了今天的狀态。
你要和你自己比,一定要有長期存錢理财、長期積累的觀念,不要太短視,不要隻顧眼前的享樂和利益,切忌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長遠,要沉得住氣,要延遲滿足。
有個概念叫做“飛輪效應”,是指的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複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我們這一生的事業、财富、知識,等等都如此,最開始的積累都會很吃力,但是隻要方向是對的,你還能咬牙堅持,未來能變得越來越順利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不僅要在整個人生中不斷地多學知識技能、多見世面、多積累經驗、多積累資源,讓自己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自己擁有立足于社會的核心競争力,讓自己的思想内在更有深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多掙錢、多存錢、減少無意義的花費和支出,讓自己的存款越來越多 。
現在就開始為你的未來做打算,每年都多掙錢、多存錢、不亂花錢、學會錢生錢。讓自己有錢也有能力之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過的人生的人生,才會有底氣,才會有勇氣。
你要相信,隻要你肯努力,當你也努力積累幾十年後,你也能做到我現在這樣的狀态,甚至比我現在還要好。”
當時一聽感到驚愕,後來覺得醍醐灌頂,直呼前輩簡直是人間清醒。
我也有類似的經曆。
四年多以畢業,剛來北京,白天在車水馬龍的三裡屯附近的上班,晚上坐地鐵回到天通苑狹窄的出租屋休息,工資收入也很低,第一個月的稅後到賬收入還不到3000,每月的收入扣除房租生活費之後,基本上沒有什麼存下,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還比較艱難,更别說去追求更多的發展的機會。
不敢不努力工作,因為害怕明天就失業;想學習提升,隻能去找免費的網課,蹭線下的免費公益課;超過100塊的社交活動都要考慮再三;不敢打不報銷的的士,再遠都選擇浪費時間坐公交;租不起離單位近的房子,大量時間浪費在了通勤路上;和其他人說話都沒有底氣,有一些好機會也不太敢去争取,始終覺得自己太菜......
這樣的生活狀态,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從四五年前到現在,一方面是工作經驗、知識視野、人生閱曆在逐漸增加,心智也變得更成熟了,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從月入三千努力做到收入翻了挺多倍。
雖然沒能達到這個前輩的高度,買不起大房子,也買不起豪車,依舊還是比較窘迫,也隻是相比五年前的自己好了一點,但也有非常強烈的感受:
自己的狀态、底氣,和五年前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做選擇時顧慮變少了,變得更自信了,将事情做成功的概率也多了很多,好像開始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仿佛每一年都能上一個台階。
因為不用再擔心明天失業了交房租和吃飯的問題,不用再為想上一個培訓學習班而交不起學費而發愁,不用擔心自己和家人平時生個病了拿不出醫藥費,不用再擔心要外出去參加一個活動但心疼機票差旅錢.......
有了可以更多用來投入個人成長、個人事業發展的精力和資源,有了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有了更大的試錯空間。
當然,我今天提起這個故事,并不是提倡拜金,崇尚物質财富,我認為追求财富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追求物質财富才是人生成功的标準,人一輩子有很多重要的追求,有錢也不是能證明人生成功的唯一方式,幸福生活也需要很多如知識、親情、友誼、能力、身體健康、人生體驗等等方面來支撐,所以不能隻奔着掙錢而去。
但财富确實很重要,有了财富基礎,才能去支撐自己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過更有意義的人生,才會會有勇氣、有自信、有能力去應對充滿不确定和挑戰的未來。
努力搞錢,是當下也是未來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之一。努力變得有錢,是一個人變得自信、有勇氣、有力量的最佳方式之一,比什麼上積極心理課程、讀靈雞湯文章之類的方法都要有用很多。
隻不過,每個人對财富數量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達到自己相對滿意的生活水平就好,且這一切要慢慢來,要有耐心地、一點一點地推動那一扇在未來可會轉得越來越順暢的人生飛輪。
作者&編輯:
耿向順
知名教育/公益/職場領域自媒體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