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時出現雜音是常有的事,需要檢查排除來消除雜音。
一、古筝本身使用上的雜音問題
如果在使用古筝彈奏的過程中,發現古筝偶爾會出現雜音的情況,卻遲遲找不出原因,怎麼辦呢。
以下大緻整理出了幾種古筝可能出現雜音的情況及解決方法,供各位筝友參考。
1、弦破損。筝弦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因為用力過大或者指甲不圓潤等原因可能會把筝弦上纏繞的尼龍包層損壞,彈奏這根筝弦就會發悶。
解決辦法:換一根新筝弦。
2、筝碼上的弦槽太寬或太窄,緻使筝弦與筝碼接觸不穩,筝弦在弦槽内晃動,産生沙沙的金屬絲性雜音。
解決辦法:用锉刀修整一下,使筝弦在弦槽裡穩定就可以。
3、筝碼與面闆接觸不嚴,筝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筝碼或者面闆會有輕微的變形,筝碼與面闆之間的接觸就會不嚴實,彈奏時産生撞擊面闆的雜音聲。
解決辦法:用粗砂布放在筝碼位置的面闆上,把筝碼在上面磨一磨,筝碼與面闆的接觸就會嚴實,問題解決。
4、筝首盒蓋關不嚴,因震動産生哒哒的雜音。
解決辦法:找個木匠或會修理的人幫忙修理一下。
5、前嶽山至筝頭穿弦孔之間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嶽山外側過多,且似觸非觸(也稱慢性接觸),撥弦後,弦的振動引起這段弦嘶嘶鳴叫。
解決辦法:應對前嶽山修整或調換,使短弦盡量不接觸其外側。或者在短弦放襯條,增加短弦對接觸面的壓力,避免雜音。
6、撥弦後,筝碼左側弦段發生共振,兩種或幾種聲音混雜。
解決辦法:調整弦的張力,移動筝碼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古筝擺放不穩,産生咯噔咯噔的雜音。
解決辦法:放穩古筝。
8、古筝指甲劈裂,撥弦時發出沙啞噪音。
解決辦法:修理或調換古筝指甲。
二、古筝彈奏時雜音解決辦法彙總
1、 彈奏類雜音 (勾托抹及組合指法)
勾、托、抹是古筝最基本的彈奏技巧,也是最常用的彈奏技巧, 其他指法如點指、 四點、 小撮都是建立在單指的基礎上的組合指 法。 如能解決單指的運指雜音問題,那麼其他組合指法訓練中出現的問題, 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的彈奏方法,是避免雜音的關鍵所在。
(1) 手型
手成半握拳狀,掌心要有所控制,小中、大三關節自然彎曲, 大指虎口打開, 手腕與手臂成一條線,肩膀自然放松下垂。彈弦時,應以小關節運動為主, 同時 指尖動作要靈活主動。向掌心方向彎曲彈奏, 彈完後要放松手指并回原位。各指指關節和掌關節手腕不要塌陷, 否則手臂力雖不能直接下達指尖, 猶如水管水被堵塞一樣。且各種手指要獨立, 沒有進行彈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适當的放松。
(2)觸弦角度
觸弦角度即義甲與弦之間形成的夾角,當義甲觸弦角太小接近平行時,會導緻動作過大而接觸到相鄰的弦, 出現雙音的效果, 或者是膠布碰到琴弦的聲音, 正确的觸弦角度是90",猶如手指在抓東西的感覺, 力度集中在指尖上,順勢向手掌心彎曲彈奏。 義甲與弦面也要正面觸弦,這樣出來的音色才會光滑、 圓潤。當義甲的側邊與弦身接觸時, 則會出現義甲剮弦的聲音,特别刺耳。
(3)觸弦速度
觸弦速度是指彈奏過程中, 義甲經過琴弦時停留的時間。 在演奏快速的同音型旋律時, 觸弦速度過慢會導緻産生雜音。 尤其是在倍低音區演奏時,由于弦身較長且粗, 義甲經過筝弦時,筝弦的振幅較大, 振時較長。 當義甲第二次撞擊琴弦時,如果觸弦速度很輕,會發出明顯的"吱吱”聲。 當連續撥動同一根琴弦時, 義甲不要提前放在棽弦上, 彈奏之前義甲應離開琴弦,在最短的時間内叩擊發音。 當義甲撥完琴弦後, 手指不要立即放回弦上, 因為剛撥完弦後,弦仍在振動過程中。 此時義甲放回去, 立刻會産生摩擦雜音,同時指尖也要有瞬間的爆發力, 掌心要有控制力, 更不要在有效弦長的中間位置演奏,這樣可以避免第二次觸同一根弦時産生的雜音。
(4)觸弦深度
觸弦深度是彈片尖端與弦接觸時的深度。當義甲接觸過深時, 義甲受到的阻力相對就會增大, 如果演奏者想要使義甲經過弦身,必然會加大指尖關節發力,從而出現音量過大, 超過了弦本身所能負擔的能量, 雜音也就加大。 有時還有可能導緻琴碼的跳動,嚴重時會導緻琴弦斷裂跑音等現象。 觸弦過深也會導緻産生的音點狀不清晰, 音色暗啞發拙。 在蹭弦時伴随産生的雜音, 直接影響到音樂的效果, 同時也增加了觸弦的時間, 影響快速度的彈奏。 占弦彈奏時用義甲尖觸弦,一般義甲尖入弦5mm為宜。這樣能有效減少琴弦對義甲的阻力,同時可以縮短觸弦時間, 減少義甲與琴弦摩擦的幾率。
2.搖奏類
搖指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技法, 是在同一根弦上快速、 密集、 力度均勻地同音撥彈,表現出線狀的音樂效果。 彈奏要求食 指頂住大拇指,不可過分用力, 也不可過分放松, 需找到一個适當的力度。過分用力易造成手腕僵硬, 大臂酸痛, 導緻耐力不足, 音不連貫; 過分放松, 導緻觸弦力度不夠,弦對手指有反作用力,而産生碰弦的雜音。 在換弦時,身體重心與手臂随着音的變化要主動移位,避免換弦時重心不到位而碰及相鄰弦。 在搖 指的基礎上,産生一種新的技法一一掃揺, 是搖指和掃弦的結合, 中指掃弦要迅速,力度集中,否則重音不清晰, 産生含糊不清, 雜亂一片的效果。 掃弦完瞬間要接上搖, 使之間沒有間隙,一氣呵成。
3.刮奏類
古筝被人們所喜愛是因為它潺潺的流水聲, 猶如高山流水遇知音,這種音效的産生是用刮奏的手法。很多人在刮奏時,産生的無清晰、 明亮的音樂效果, 且伴有碰弦的雜音。 解決辦法是手掌心要有适當的控制,刮奏的時候手肘要自然彎曲, 觸弦的角度成45,特别是小關節不能塌陷、 松懈, 避免指甲因手指無力而擊打在琴弦上所産生的聲音;指甲的觸弦深淺要嚴格控制, 觸弦過深會增大過弦阻力,井且容易導緻手指不受控制而掉入弦面;而觸弦過淺又會使發出的聲音虛弱輕飄。 刮奏力度、 速度都要随樂曲的要求而産生變化,讓刮奏更具有層次感。
4,按滑類
左手按弦及離弦時産生琴弦摩擦聲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演奏者左手的準确性和控制能力還不夠強,不能随右手的變化準确一步到位,按弦不在指尖, 柔軟無力,且按弦不足在一個點上,而足在弦上滑動按弦, 并使之産生了摩擦的雜音。 且有的彈奏者不習慣左手帶古筝指甲,彈奏時總會出現挂 弦的雜音。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 按弦時左手的手型要求成半握拳狀,在按弦的過程中,肩膀要放松,肘自然彎曲,手臂與手腕平行, 食指、 中指自然彎曲放于弦上,用指尖肉墊按壓琴弦,小關節不塌陷無力,力點落到指尖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