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築》案例題考查方向
一建《建築》4道經典案例題
01
背景資料
某房屋建築工程,建築面積 28400m2,地下 2 層,地上 8 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根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GF-2017-0201 和《建設工程監理合同(示範文本)》GF-2012-0202,建設單位分别與中标的施工總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簽訂了施工總承包合同和監理合同。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 1:經項目監理機構審核和建設單位同意,施工總承包單位将深基坑工程分包給了具有相應資質的某分包單位。深基坑工程開工前,分包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制了深基坑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經該單位技術部門組織審核,技術負責人簽字确認後,報項目監理機構審批。
事件 2:室内衛生間樓闆二次埋置套管施工過程中,施工總承包單位采用與樓闆同抗滲等級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聚氨脂防水塗料施工完畢後,從下午 5 : 00 開始進行蓄水檢驗,次日上午 8 : 30,施工總承包單位要求項目監理機構進行驗收,監理工程師對施工總承包單位的做法提出異議,不予驗收。
事件 3:在監理工程師要求的時間内,施工總承包單位提交了室内裝飾裝修工程的進度計劃雙代号時标網絡圖(如圖 1 所示),經監理工程師确認後按此組織施工。
事件 4:在室内裝飾裝修工程施工過程中,因建設單位設計變更導緻工作 C 的實際施工時間為 35d,施工總承包單位以設計變更影響進度為由,向項目監理機構提出工期索賠 21d 的要求。
【問題】
1、分别指出事件 1 中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批程序的不妥之處,并寫出正确做法。
2、分别指出事件 2 中的不妥之處,并寫出正确做法。
3、針對事件 3 的進度計劃網絡圖,寫出其計算工期、關鍵線路(用工作表示)。分别計算工作 C 與工作 F 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單位:周)。
4、事件 4 中,施工總承包單位提出的工期索賠天數是否成立?說明理由。
【答案】
事件1中,專項施工方案組織編制不妥之處和相應的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處一:專項施工方案由分包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制;
正确做法:該專項施工方案由項目負責人(分包單位或施工總承包單位項目經理)組織編制。
不妥之處二:專項施工方案僅由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确認;
正确做法:專項施工方案還應經施工總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确認。
專項施工方案審批程序不妥之處和相應的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處一:分包單位向監理機構提交專項施工方案審批;
正确做法:專項施工方案應由施工總承包單位向監理機構提交審批。
事件 2 中不妥之處及正确做法:
不妥之處:室内衛生間樓闆二次埋置套管施工過程中,施工總承包單位采用與樓闆同抗滲等級的防水混 凝土埋置套管。
正确做法:二次埋置的套管,施工總承包單位應采用比樓闆抗滲等級高一級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并應摻膨脹劑。
不妥之處:聚氨脂防水塗料施工完畢後,從下午 5:00 開始進行蓄水檢驗,次日上午 8:30,施工總承包單位要求項目監理機構進行驗收。
正确做法:蓄水試驗應達到 24h 以上。
事件3中計算工期為 15 周,關鍵線路:A→D→E→H→I。工作 C 的總時差為 3 周,自由時差為 2 周;工作 F 的總時差為 1 周,自由時差為 1 周。
事件 4 中,施工總承包單位提出的工期索賠天數不成立。
理由:雖因建設單位導緻設計變更原因造成工期拖延 21d,但工作 C 為非關鍵工作,且其總時差為 3 周(21d),拖延時間未超過總時差,所以不影響工期。
02
背景資料
某新建工業廠區,地處大山腳下,總建築面積 16000m2。其中包含一幢六層辦公樓工程,摩擦型預應力管樁,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預應力管樁錘擊沉樁施工過程中,某一根管樁在樁端标高接近設計标高時難以下沉;此時,貫入度已達到設計要求,施工單位認為該樁承載力已經能夠滿足設計要求,提出終止沉樁。經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等各方參建人員和專家會商後同意終止沉樁,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
事件二:連續幾天的大雨引發山體滑坡,導緻材料庫房垮塌,造成 1 人當場死亡,7 人重傷。施工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後,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要求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責任,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 則處理;4h 後向相關部門遞交了 1 人死亡的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後第 7d 和第 32d 分别有 1 人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其餘 5 人康複出院。
事件三:辦公樓一樓大廳支模高度為 9m,施工單位編制了模架施工專項方案并經審批後,及時進行專項方案專家論證。論證會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在行業協會專家庫中抽出 5 名專家,其中 1 名專家是該工程設計單位的總工程師。建設單位沒有參加論證會。
事件四:監理工程師對現場安全文明施工進行檢查時,發現隻有公司級、分公司級、項目級三級安全教育記錄,開工前的安全技術交底記錄中交底人為專職安全員。監理工程師要求整改。
【問題】
1、事件一中,監理工程師同意終止沉樁是否正确?預應力管樁的沉樁方法通常有哪幾種?
2、事件二中,施工單位負責人報告事故的做法是否正确?應該補報死亡人數幾人?事故處理的“四不放過“原則是什麼?
分别指出事件三中的錯誤做法,并說明理由。
3、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錯誤做法,并寫出正确做法。
【答案】
1.監理工程師做法:不正确。沉樁方法:錘擊、靜壓。
2.(1)施工單位負責人報告事故的做法:不正确;
(2)應補報死亡人數 1 人;
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和相關人員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 事故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
3.事件三中錯誤做法和相應理由分别如下:
錯誤一:總監理工程師組織; 理由:應由總承包單位組織。
錯誤二:其中一名專家是該項目設計院的總工程師; 理由:項目參建各方相關人員不能以專家名義參加。錯誤三:建設單位沒有參加;
理由:建設單位應由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參加論證會(或建設單位應參加論證會)。4.事件四中錯誤做法和相應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錯誤一:隻有公司級、分公司級、項目級三級安全教育記錄;
正确做法:應該進行公司級、項目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記錄。錯誤二:在開工前安全技術交底記錄中交底人為專職安全員;
正确做法:應該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技術人員)在開工前對有關人員進行的交底記錄。
03
背景資料
某單項工程,施工單位中标後進場,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其中進度計劃網絡圖如下圖所示,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後按此組織施工。
在施工進展到 75d 時,對實際施工進度進行檢查時發現:工作 A 剛好已全部完成,工作 B 即将開始。監理工程師認為施工進度滞後比較嚴重會影響總工期,要求施工單位在工藝關系固定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各工作持續時間來壓縮工期,并提出明确有效的趕工措施,必須保證按原進度計劃的總工期完工。經施工單位測算,各工作相關參數如下表所示。
【問題】
1、指出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中進度計劃網絡的關鍵線路(用節點表示),并計算進度計劃網絡圖的總工期。
2、監理工程師認為工作 B 進度滞後會影響總工期是否正确?為什麼?
3、施工單位應如何調整原進度計劃,既經濟又保證整個工作能在原計劃工期内完成。并計算調整所需投入的趕工費用。
4、重新繪制調整後的進度計劃網絡圖,并列出關鍵線路(用工作名稱表示)
【答案】
1.關鍵線路應為:①—②—③—⑥—⑦總工期=60 40 55 15=170(d)
2.正确。理由:工作 B 在關鍵線路上,其進度延誤必定影響總工期。
3.(1)B 工作壓縮 5 天,由此增加費用為 5*2000=10000 元;
(2)D 工作壓縮 5 天,由此增加費用為 5*3000=15000 元;
(3)同時壓縮 C 工作和 D 工作各 3 天,由此增加費用為 3*1000 3*3000=12000 元。
(4)H 工作壓縮 2 天,由此增加費用為 2*4200=8400 元所需投入的趕工費=10000 15000 12000 8400=45400 元4.關鍵線路為:A—B—D—H 和 A—B—C—F—H。
04
背景資料
某住宅工程,建築面積 1.2 萬平方米,地下 1 層,地上 12 層,剪力牆結構、公共區域及室内地面裝修為石材,牆、頂飾面均為塗料,工程東側距基坑上口線 8m 處有一座六層老舊磚混結構住宅,市政管線從兩建築間穿過,為了保證既有住宅的安全,項目部對東側邊坡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樁支護,其餘部位采用噴錨支護。
項目部制定了基坑工程監測方案,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圍環境進行監測,其中周圍環境監測包含基坑外地形變形監測等内容,方案報送監理工程師批準後實施。基礎底闆混凝土量較大,項目部決定組織夜間施工, 因事先準備不足,施工過程中被附近居民投訴,後經協調取得了大家諒解。
地下室管道安裝時,一名工人站在 2.2m 高移動平台上作業,另一名工人在地面協助其工作,安全完成了工作任務。
該住宅工程竣工驗收前,按照規定對室内環境污染物濃度進行了檢測,部分檢測項及數值如下:
【問題】
1、基坑工程監測方案中,對周圍環境監測還應有哪些監測内容?
2、寫出夜間施工規定的時間區段和噪聲排放最大值,夜間施工前應做哪些具體準備工作?
3、在該高度移動平台上作業是否屬于高處作業?高處作業分為幾個等級?操作人員必備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具、用品有哪些?
4、根據控制室内環境污染的不同要求,該建築屬于幾類民用建築工程?表 3 中符合規範要求的檢測項有哪些?還應檢測哪些項目?
【答案】
1.周圍環境監測還應有:鄰近建築物的沉降和傾斜監測;地下管線的沉降和位移監測等。
2.(1)夜間施工規定的時間區段為:22:00~6:00(次日);夜間施工噪聲排放最大值:55dB(A)。
(2)夜間施工前應:①施工期間應制定降噪措施。②應提前向有關部門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明。③應及時公告附近居民。
3.(1)在該高度移動平台上作業屬于高處作業。
高處作業分為 4 個等級。
操作人員必須配備: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等必備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具、用品。4.(1)該建築屬于Ⅰ類民用建築工程。
表 3 符合規範要求的檢測項目有:甲苯、二甲苯、TVOC。還應檢測氨、氡、苯等項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