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睡飽、睡好,是很多家長的願望,因為隻有晚上睡得好,孩子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第二天的精神也會更好。
小優的媽媽就非常注重孩子的睡眠情況,每天晚上到了九點的時候,媽媽就提醒小優應該準備睡覺了,并且告訴小優睡前要注意用溫水泡腳。
于是,小優就放下手中的事情,便開始邊泡腳邊看書,十分鐘之後,泡腳結束,小優上了個廁所,喝了點水,就上床睡覺了。
一般情況下,小優在晚上九點半的時候就基本上進入睡眠狀态了。
而早上的時候,媽媽一般都會在六點多叫小優起床。不過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小優已經形成了生物鐘,在六點多的時候自己就會自然醒來。
而醒來之後的小優,并不會馬上起床,而是安靜地躺一兩分鐘,再起床。
小優這種行為,這并不是賴床,而是小優的媽媽告訴小優,讓自己足夠清醒的時候再起床,避免剛一醒來就開始活動,導緻腦袋昏沉,也容易着涼生病。
所以,小優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以這種作息時間睡覺和起床,身體一直都很健康,身高發育得也很好。
小優之所以身體健康、身高發展較好,主要是因為她擁有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但是,家長也要清楚,不同年齡的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那麼,不同年齡的孩子,每天要睡多久合适呢?附兒童睡眠時間一覽表,家長請收好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較長,一般為每天12-18小時。新生兒睡覺基本上是沒有晝夜規律的,并且一般睡眠周期較短,大概每次不超過三個小時。
•嬰兒的最佳睡眠時間為12-15小時之間。嬰兒期的寶寶,有些已經能夠适應晚上睡長覺了,表現好的寶寶能夠安睡八小時左右。
•幼兒期的寶寶一般睡眠時間在11-14小時之間,幼兒已經能夠安睡整晚時間了。
•學齡前兒童的睡眠時間應在10-13小時之間。
•學齡期兒童的睡眠時間應在9-11小時之間。
•青少年階段的睡眠時間應該保持在8-10小時之間。
我們能夠發現,嬰幼兒時期的寶寶,睡眠情況變化較大,但是當孩子到了學齡前階段後,睡眠時間的差距就變得很小了,所以孩子到了學齡前階段的時候,家長就要刻意固定孩子的睡覺和起床時間了。
孩子幾點睡好呢?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需要明白睡眠中的兩個重要因素:生長素分泌情況和身體休息情況。
生長素在睡眠中是長時間分泌的,但是它的分泌高峰期卻是在晚上10點到淩晨2點之間的兩個小時左右。
因為不同的人生長素的分泌時間可能存在差異,如果十點時,孩子的生長素分泌情況達到高峰,那麼,這個高峰大概會持續到12點多。而如果這個高峰在11點到來,那麼将會持續到1點多。
另外,又因為孩子的睡眠分為深睡和淺睡,由淺入深的時間最少在半小時左右,而達到深睡狀态時,生長素的分泌才不會受到較大的幹擾。
所以,孩子的最佳入睡時間,應該保持在晚上9點半之前。另外,因為孩子并不是一上床就能夠睡着的,所以建議孩子的最佳入睡時間為晚上9點之前。
那麼,孩子應該在幾點起床?這就關乎到孩子的身體休息情況了。一般來說,孩子身體的髒器等組織,會在早上6點左右蘇醒,所以孩子應該在早上6點之後起床,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說,孩子最好在早上6-7點之間起床比較好。
那麼,如果起早了會怎麼樣呢?難道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不是說早睡早起對身體好嗎?
其實,孩子如果起早了,排除睡眠不足的情況之外,還有可能會産生長時間的“麻木”,包括頭部昏沉、肢體靈敏度低、判斷力下降等,這其實都是因為孩子的身體“還未起床”導緻的。
也就是說,孩子是起床了,但是孩子的部分器官還在沉睡,無法有效地執行大腦命令而導緻的。
并且,如果孩子長期早起,一直導緻身體處于這種不佳狀态,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這些我們在生活中很好得到印證:那些起床很早的孩子,有很多個子都不是很高。
要想孩子健康成長,隻知道孩子應該幾點睡、睡多久還是不行的,因為我們還需要讓孩子有一個高品質的睡眠狀态。
①建立睡前儀式:睡前儀式是一種有效引導孩子順利入睡的行為,并且健康的睡眠儀式,還會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就比如說小優,睡前用溫水泡腳(舒緩身體與心理)、補水(稀釋血液濃度,增加健康指數)、提前小便(減少起夜可能)等行為。
②維持睡眠環境:一個合格的睡眠環境,能夠給孩子帶來很高的睡眠質量。而睡眠環境就包括合适的環境溫濕度、空氣最佳流通性、無聲光污染、舒适的寝具、足夠的安全感等。
③減少對孩子睡眠的幹擾:就比如家長起夜、加班等,盡量輕柔無聲,避免吵醒孩子。如果夜晚天氣突變,比如出現大風天、雷雨天等,也需要及時地為孩子關好窗戶,或是陪伴好孩子,避免孩子被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吵醒之後,因為恐懼而無法入睡等。
孩子睡覺不是一件小事,家長不要忽視,也不要有錯誤的認識,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提倡孩子勤勞不懶惰,但并非是說起得越早就越好;頭懸梁,錐刺股,提倡孩子刻苦學習、克服困難,而不是熬夜等教育理念,要合理使用,不要盲目地引導孩子學習,過度地引申那些育兒觀念。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