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discovery戈壁冒險

discovery戈壁冒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3 04:38:42

discovery戈壁冒險?來源:【揚州發布】編者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discovery戈壁冒險?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discovery戈壁冒險(Discovery揚州分花拂柳怕驚醒)1

discovery戈壁冒險

來源:【揚州發布】

編者按

生在揚州,長在揚州,住在揚州

你可知,2500年的她

深藏着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境?

留存着多少令人贊歎的驚喜?

疫情之下

不妨把目光放在身邊

趁着假日,帶上家人

來一次本地深度遊

也許會發現城中新的風景

現在,跟着揚州發布走起

一起去探索、發現

揚州有趣的、好玩的

領略揚州古城之美、宜居之美

揚州發布記者 史盼盼

制圖 沈丹旎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揚州,最好的方式就是走進老城區。一街一巷、一河一橋、一樹一花、一屋一人……時光流轉中,不緊不慢勾起陣陣懷舊情愫。

正值“五一”假期,記者跟随揚州晨曲街巷文化遊發起人朱晨曲,用腳步“丈量”了一條凝聚着古街巷煙火精髓的“寶藏遊覽線”。

這條線路從萃園橋出發,過小秦淮河至大東門橋,然後沿着與大東門橋相連的彩衣街行走百餘米至北柳巷。沿途既有繁花可賞,也有文化可探,是一條靜谧古樸且連接繁華喧鬧的熱門“打卡線”。

■徒步探秘之旅第一站:小秦淮河

小秦淮河全長約1.9公裡,是揚州明清古城唯一存留的内城河,舊稱“新城市河”,又名“城河”。明嘉靖二十四年後,揚州增築新城,小秦淮河成為了新、舊二城之間的界河和要道。“小秦淮”之名始于康熙年間。

小秦淮河兩岸街區曾是清代最繁華的地段。走過數百年的時光,如今的小秦淮河通過黃金壩泵站引入活水,流經北水關橋、大東門橋、萃園橋等至龍頭關,流入古運河,是揚州城區重要的南北向防汛通道和景觀河道,對揚州的生态環境起着調節作用。

小秦淮河畔鳥語花香

五月暮春,小秦淮河畔鳥語花香。從文昌路上的萃園橋往北,滿眼都是動人風景。清新豔麗的薔薇花開得正豔,石闆路上的創意彩繪時尚吸睛,務本橋等一座座石橋曆史悠久……沿着河畔漫步,目之所及,皆是靜谧悠然,還能邂逅古井邊一邊做家務一邊聊家常的老揚州人。

務本橋

■徒步探秘之旅第二站——大東門橋

大東門橋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原為明代舊城東城門外護城河上的木構吊橋,1927年改為磚石拱橋,石砌橋基、磚券拱頂。它靠着彩衣街,四周店鋪林立。相傳清乾隆年間文人沈複落魄之日,曾攜愛妻芸娘寓居大東門橋畔,靠賣畫為生。據其《浮生六記》裡記載,他們在大東門橋頭租的兩間平房,“屋僅兩椽,上下卧房,廚竈客座皆精絕,而綽然有餘”。

沈複夫妻二人志趣相投,雖生活清貧,卻自得其樂、怡情養性。隻不過暴風驟雨、流離困頓中,芸娘最終慘死他鄉,兒子夭折,女兒給人做了童養媳,沈複淪落天涯。《浮生六記》中記載:“葬芸娘于揚州金桂山。”對于芸娘墓地遺址,曾有很多專家學者來揚州進行尋訪。林語堂還曾寫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在揚州文化學者的提議下,2017年,芸娘的雕像出現在揚州墓園。

■徒步探秘之旅第三站北柳巷

沿着熱鬧的彩衣街步行兩百多米,就來到了北柳巷。它是揚州老城區唯一一條入巷爬坡、出巷下坡的南北向巷子。

北柳巷是揚州老城區唯一一條入巷爬坡、出巷下坡的南北向巷子

北柳巷位于文昌中路北側,與小秦淮河相向相鄰,寬約3米,長約1000米。據《廣陵區志》記載,“因地段沿小秦淮河東岸,植有排列成行的楊柳而得名”。又因為其位于原賢良街(今萃園路)北面,故名“北柳巷”。

由于巷道由南往北逐漸增高,距離北端路口50米處達到最高點後,又陡坡下降,形似龍背,當地人稱此處為“龍背”。揚州坊間傳說,小秦淮河就像一條“龍”守護着揚州城。其中,達士巷、犁頭街、打銅巷、灣子街、觀巷為“龍角”,龍頭關處為“龍頭”,埂子街、南柳巷、北柳巷為“龍背”,隋炀帝陵、龍尾田組成的“龍尾”;自天甯寺、經瘦西湖一線,向西北蜿蜒,漸漸隐去,而起伏不平的北柳巷正處“龍背”。

據了解,北柳巷曾是揚州古城城内和城外的界線,向西跨過小秦淮河就是城外了。漫步以柳命名的北柳巷,卻會發現沿路難見柳樹。除了《廣陵區志》中的記載,還流傳着一個故事。

相傳當年太平軍賴文廣打進揚州,看到一個婦女帶着兩個小孩,其中大的孩子抱在手上,小的孩子反而是手拉着跑。賴文廣讓手下士兵把婦女圍住,問她為什麼抱着大的、拉着小的。婦女回答,大一點的孩子并非她親生,因為他的父母已經被太平軍殺了,所以自己要把他帶走;小一點的孩子是親生的,讓他在地上跑,受一點累沒有什麼。賴文廣佩服婦女的胸懷,決定放她一條生路,結果卻被拒絕了。她說,即便賴文廣放她走,别的士兵還是不會放過她。于是,賴文廣讓這名婦女回去在家門口插一棵柳樹枝,并命令自己的手下,門上插柳樹枝的這戶人家,一定不準殺。婦女回去之後,不僅在自家門上插上了柳枝,還轉告左鄰右舍,結果這條巷子裡的所有人家都插上了柳枝,因此幸免于難。此後,這條沒有柳樹的巷子就被人稱為“北柳巷”。

傳說故事“加持”的北柳巷,還有一處不得不逛的“寶地”——董子祠。董仲舒,漢代思想家,政治家。因少年時攻讀《春秋公羊傳》,大力宣揚儒家思想,得到漢武帝稱贊,被任命為江都相,赴廣陵輔佐江都王劉非理政。因為董仲舒的匡輔,嚣張跋扈的江都王劉非至死都沒有起兵造反,從而保證了廣陵城一方平安。後人為了紀念董仲舒,在其舊宅附近的北柳巷建造了董子祠。董子祠進深九檩、前有卷棚、楠木柁梁、體量宏大。祠堂的正上方有“正誼明道”四字方匾,為康熙南下揚州時專門為董子祠所題。兩側的柱子上,則是董仲舒任江都相時所提倡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如果你想在五一假期,追尋一場舊時光裡的“揚州夢”,不妨沿着這條遊覽線走一走、探一探。

本文來自【揚州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