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用錯的俗語。現在,就讓我們來補一補課,正本清源,一控原貌。
第一條,無毒不丈夫。這一句俗語可以說是在衆多影視作品中被反面角色給用爛了,可其實是因為發音相近訛傳出來的。可要知道,一開始的du可不是這個“毒”而是“度”啊,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的,怎麼到這裡就要具備“毒”了呢?
而換成“寬宏大度”的“度”就能解釋的通了,大丈夫就應該如此才對。
第二條,“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原來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處是《賣油郎獨占花魁》。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年紀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輩子。随着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第五條,在各類小說中看得十分多,甚至,出現了歌詞中,那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似乎道盡了人世的艱難。但是,其本意說的是,人們應該努力修習提高自己的德行。隻不過,如今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是要人謀私利的意思。
第六條,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将”的諧音,裨将在古代指的是副将。這句俗語的原意是說三個副将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人們漸漸把“裨将”說成了“皮匠”。
第七條,空穴來風。很多人用這個詞形容,沒有根據的事情,然而,其本意卻是反過來的。其最早見于《風賦》,因為時常有鳥而在枳樹上做巢,因為,有了空的洞穴,所以,才有風過來。這四個字,前後其實構成了因果關系,所以,是說事情有根據。
第八條,王八蛋。這句話應該每個中國人都說過,可以堪稱“國罵”了。但是,其實這個詞是由“忘八端”衍變過來的,八端指的是儒家所提倡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被看作是做人的資本,一個人若把這些忘了,那麼,也不配稱作是人了。
但是,不論怎麼講,這兩個詞都是罵人的。
第九條,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出自《論語》,人們如今用它來形容一個人講信用,執行力高。可這句話從孔子口中說出來的時候還帶着一絲嘲諷的意味,因為,後面還跟了一句:“硁硁然小人哉”。這句話完整的意思是說,一般人隻看重完成自己所說的話,而不進行深一步的思考,然而,君子看事情首先考慮的是應不應該做。
第十條,狗屁不通。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沒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頭來散熱,這個成語就是以狗的這一身體特點而言。由于“皮”與“屁”諧音,對于文理不通的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們将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第十一條,愚不可及。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也從我們口中說出來,我們認為的意思就是罵一個人太愚笨了。但是,這句話其實是誇人的,而且,還是大誇特誇。這句話是孔子用來形容甯武子的一部分,全句是“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其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在需要表現他的才能的時候才表現,不需要的時候就裝瘋賣傻。孔子就是誇他能夠看清事實,要是他得知如今我們是這樣用“愚不可及”這句話,也隻能笑笑了。
第十二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從原來就用來催促後代早日生子,一直到今天衆多逼婚的父母還時不時引用一下這句話。孟子說這句話想表達的可不是這個意思,“無後”不是說沒有後代這件事,而是說孩子要是結婚沒有告知自己的父母,這就是沒有遵守後代的責任。
當然,我們用錯這個俗語也不能怪我們,早在漢代就被一個叫趙岐的人給換做了“沒有孩子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的這個意思。可以說,其誤解時間可能是最長的一句俗語了。
第十三條,君子之交淡如水。通常認為說的是君子之前的友誼是淡薄的,再想到這句話是莊子說的,對于這種灑脫的大神說出這種話也不會感到奇怪。但是,我們這次是真的誤解人家莊子了!在他看來君子之間的友誼應該是能夠互相諒解對方的,互相不去苛求,不嫉妒别人過得比自己好,不老是纏在别人的身邊,這種的友誼才算的是“淡如水”。
之所以用水來比喻,也是告訴人們真正的友誼就應該和清水那樣,是不摻雜污穢的!
本文的糾錯活動,就先到這裡停一會,所舉出來的這十條用錯的古語其實隻是一小部分,但是,既然是俗語,日常生活中人們隻要都能夠理解所說的意思那麼即便原意發生了改變。這也沒什麼,畢竟語言是為生活服務的嘛!
但是,我們對待古人的文明最好還是以一種慎重的态度,不要單憑字面以為是這種意思就這樣用了,要了解背後的典故。
參考資料:
『《經常被我們誤解的日常俗語》、《中國俗語大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