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孔子去世之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們把他生前的語錄,以及弟子們說的金句總結在一起,編輯成一本書——《論語》。這本書成為後世
學習儒家思想的經典,裡面的很多語錄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曆史。
《論語》中的篇章大都很短,以對話為主,所有的“子日”都是指“孔子說”。
“論”字有兩個讀音,大部分情況下讀四聲,比如讨論、議論、評論;隻有在用于《論語》這一書名的時候,才讀二聲。
這次我們選擇的篇章都是《論語》中的精華,彰顯了孔子超人的智慧和不凡的境界,被後人廣泛引用。
孔子提倡“盡人事,知天命”,意思是做事情一定要努力,努力五十而知天命……”流傳甚廣,“天命”這個詞在這裡指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所以每年都會在特定的時間時舉行敬天儀式,而他們也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到了五十歲就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光憑自己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靠天吃飯”。
孔子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不能蠻幹。比如讀書人如果一味死讀書而不去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思,更談不上學以緻用;但一味空想,天天寫計劃、列目标,不去腳踏實地努力鑽研,終究隻是臨淵羨魚,一個願望也不能實現。
在《〈論語〉選段一》中,有兩則涉及“之”的用法。在古文中,“之”最常見的用法是作代詞,指代一個人、一件事、一種東西,甚至
一種精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的“之”,都是作為代詞使用的。
平時我們一說到古文,就會想到“之乎者也”,“之”也是文言虛詞中出現得最多、用法最複雜的一個。不過,小讀者們不用着急,在這套書中我會多次講述“之”的用法,熟能生巧,很快大家就可以熟練掌握了。
好啦,現在來看原典,感受孔子的大智慧吧!
帶拼音,下單送視頻,送一到九年級古文朗誦音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