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史公曰蘊含的哲理

太史公曰蘊含的哲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3 23:52:40

太史公曰蘊含的哲理(衛靈公篇15.31吾嘗終日不食)1

15.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注釋】

▲嘗:曾經。

【譯文】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用來思考,沒有什麼增益,還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

【學而思】

學是實踐,思是深想,學能知道如何做,思是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思而不學”是脫離實踐的空想,“學而不思”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階段,側重記憶和刷題,“學而不思”占大多數,步入社會之後,厭學的人居多,“思而不學”又占據了大多數,“學”和“思”需相互促進才是正理。

《為政篇》2.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識擴展】

《荀子·勸學篇》: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譯文】我曾經整天冥思苦想,卻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遠處的人能看見。順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強,但人聽得很清楚。利用車馬遠行的人,并不是雙腳善于走路,但能夠到達千裡之外;借助船槳渡河的人,并不是善于遊泳,卻能夠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與别人沒有什麼不同,隻不過是善于借助外物,幫助自己罷了。

《論衡·實知篇》:實者,聖賢不能知性,須任耳目以定情實。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決;不可知之事,待問乃解。天下之事,世間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開精;不可思而知,上聖不能省。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實際上,聖賢不能天生地知道一切,必須依靠耳聽、眼看來确定事情的真相。他們使用耳目,可以知道的事,經過思考就可以理解;不能知道的事,要等到請教了别人才能理解。天下的事情,世間的萬物,可以通過思考而知道,再愚蠢的人也能明白;通過思考不能知道,即使是上聖也不能明白。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用來思考,沒有什麼增益,還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