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快速在冬季來臨前預防凍瘡

如何快速在冬季來臨前預防凍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5 13:41:52

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鍊接》報道,冬至已過,數九寒天開啟,天氣越來越冷。除了打哆嗦,凍瘡也會在我們的耳朵、手上悄悄蔓延。長了凍瘡的手指會化身“蘿蔔手”,變得又紅又腫,甚至出現水疱、潰瘍,痛癢難耐。最麻煩的是,凍瘡還容易反複發作,曾經被凍瘡“光顧”過的部位,恨不得冬風剛一吹過,就“卷土重來”。

如何快速在冬季來臨前預防凍瘡(凍瘡總是反反複複)1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凍瘡是如何産生的?南方、北方哪裡更容易得凍瘡?凍瘡又為什麼容易反複發作?該如何預防呢?

凍瘡是怎麼形成的?

凍瘡是一種與寒冷有關的皮膚疾病,常見于冬季,主要是受低溫等因素影響,引起的局部皮膚炎性損害,多見于兒童和女性。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孫穎介紹,寒冷是凍瘡形成的主要原因。

凍瘡本質上是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緻的損害,尤其是肢體末梢或身體暴露的部位,比如我們的手腳、耳朵、面部等,都是凍瘡容易“光顧”的地方。尤其在潮濕或是冷暖驟變的環境下,凍瘡更容易發生。

因此,長期受到濕冷屬性“魔法攻擊”的地區,凍瘡發病率較高,比如我國的南方。雖然相較而言,北方的氣候更幹燥,室内暖氣設備也相對更完善,但北方得凍瘡的患者也不少。

其實,南北方的居民都會發生凍瘡,隻是發病形式不太一樣。南方居民的凍瘡是非凍結性凍傷,是人體長時間處于0℃~10℃左右的低溫潮濕環境下造成的。北方居民的凍瘡是零攝氏度以下的環境所導緻的損傷。

凍瘡“偏愛”哪些人群?

此外,凍瘡還具有特發性,也“挑人”。處于同樣寒冷的環境下,有的人會得凍瘡,有的人就沒事。

孫穎表示,手足多汗、營養不良、血液循環障礙、内分泌障礙、缺乏運動、鞋襪過緊、長期處于戶外等都有可能産生凍瘡。

職業也是影響凍瘡發病的因素之一,所以冬季經常在室外進行作業或是長時間與冷水接觸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凍瘡。

不僅如此,凍瘡讓人頭疼的地方還有一點,那就是容易反複發作。好不容易養好的凍瘡,沒高興多久,等天一冷,原先長過凍瘡的部位就又複發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孫穎介紹,凍瘡的反複與其發生的位置有關——局部末梢。末梢的血液循環本來就不是很通暢,再加上局部形成血脈瘀阻就會容易反複。低溫和潮濕的環境也會導緻凍瘡的反複。

如何快速在冬季來臨前預防凍瘡(凍瘡總是反反複複)2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凍瘡有哪些防治策略?

凍瘡可以自愈,也不會對機體造成極大傷害,但這個等待的過程比較難熬。因此,凍瘡出現的時候,可以采取一些自治措施。例如,遠離寒冷潮濕的環境;根據凍瘡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用藥;若發生在手腳上,可将手腳擡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若出現嚴重的局部腫脹、充血以及水疱需要及時處理,不要挑破水疱;還可以使用溫經散寒的中藥,煎煮後晾至溫涼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凍傷或是凍瘡以後,患者的受傷部位需要逐漸恢複溫度,不可以立即用熱水浸泡或是用熱源烘烤。可以把受傷部位放入37、38℃左右的溫水中浸泡,慢慢恢複體溫。

輕度的凍傷可以自行處理,但如果出現潰瘍、壞死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嚴嚴冬日,想要拒絕凍瘡這個“不速之客”找上門,正确的預防措施同樣十分關鍵,可以總結為:兩防一促進,防寒防潮促循環。在寒冷的環境中,要做好耳朵、手、腳以及面部等暴露部位的防寒保暖,減少皮膚的散熱;保持局部皮膚的幹燥,手足愛出汗的人要及時更換鞋襪;适當地做運動,在室外時跺跺腳、搓搓手,促進血液循環,不要長時間處于靜止狀态。

監制:白中華

記者:富赜 劉飛

編輯:楊揚 楊冉 畢利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