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這并非一句戲言!達爾文說過,優勝劣汰,适者生存。一個人乃至一家企業,要想在社會中獲得更好的回報,那必須要經曆殘酷的競争,且能在競争中“勝出”才有機會摘取勝利的果實。
在“商業”這個充滿競争的社會,有些這樣的人群,他們渴望被認可,渴望商業上的成功,喜歡競争,喜歡“赢”;他們充滿激情,百折不撓。
但現實是殘酷的,能成功的往往是大部分人,更多的是看不見的失敗者。而且做企業家比科學家還難,因為企業家一旦失敗一次,或者說破産了,那麼企業家也就“身敗名裂”了,而科學家隻要有一項成功的發明,也基本上算是“出人頭地”了!
中國近四十年來,經濟一直處于高速增長中,這期間也誕生了諸多企業家,有的企業家已被商業曆史的長河給淹沒,而也有部分企業家至今活躍在商場的中心。
今天我們講的主角就是蘇甯創始人張近東,雖然蘇甯已沒有了往日的雄風,張近東也不再是江蘇省首富,但蘇甯畢竟也曾有過一段光輝的曆史,還是很值得我們拿出來品鑒。
隻有不安分的人,才能成功!一個人的成功當然要靠自我的奮鬥,同時也要依靠時代給予的機會。很顯然,那時候的張近東抓住了這個機會。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出現一股“下海”潮流,年輕的張近東也在此時躍躍欲試。張近東先是利用工作之餘承攬了一些空調安裝工程,為自己創業攢到了10萬元資本。
1990年12月,27歲的張近東,憑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辭去了令衆多人羨慕的體制内工作,在遠離鬧市的南京甯海路上租下一個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從此開啟了蘇甯電器之路。
2004年,蘇甯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可以說蘇甯是上市即巅峰。當時蘇甯的連鎖網絡覆蓋海内外600多個城市,中國香港和日本東京、大阪地區,擁有1600多家店面,海内外銷售規模2300億元,員工總數18萬人,先後入選《福布斯》亞洲企業50 強、全球2000大企業中國零售業第一,中國民營企業前三強,品牌價值超1千億元。
蘇甯很強,但黃光裕領銜的國美比蘇甯還要強。對于國美來講,蘇甯是一個後起之秀,在國美成立3年後蘇甯才成立。
當年黃光裕的國美電器十分強勢,那時候國美差不多把國内電器玩家都收購了,黃光裕本人也多次成為中國首富。
2007年12月,黃光裕火中取栗,以高出蘇甯出價6億的價格,用36億的代價從蘇甯手中搶走張大中的大中電器。
當時黃光裕更是放出豪言,遲早也要将蘇甯收入囊中。可惜的是,黃光裕進去了,張近東的蘇甯獲得了新生機會。
張近東帶着蘇甯硬抗國美的時候,馬雲的淘寶網才剛剛起步,劉強東還在為沖擊10億銷售沒日沒夜地和人拼酒!
蘇甯過了幾年優渥的日子,但随着阿裡京東為代表的新電商勢力崛起,蘇甯未來的日子越發難受。
張近東和劉強東都是江蘇老鄉,老鄉見老鄉,原本是兩眼淚汪汪,可無奈的是張近東和劉強東相互看不順眼,兩人還聯手為中國網民上演了一場“電器補貼大戰”!
2012年8月13日晚上11點半,劉強東發了這樣一條微博:“今晚,莫名地興奮着。”
幾個小時後,劉強東用實際行動解釋了自己興奮的原因:向蘇甯“宣戰”。他宣布:價格戰當日起,京東商城所有大家電将在未來三年保持零毛利率,并保證比國美、蘇甯至少便宜10%以上。
張近東也強勢回應,如果蘇甯做不過京東,那就甯可把蘇甯送給劉強東。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京蘇大戰”京東成為了大赢家,随後京東便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而蘇甯從那時候就有了衰落的迹象。
張近東意識到電商的威力,蘇甯自家的電商又遲遲不見效果,最終張近東找到了馬雲。
蘇甯和阿裡達成了戰略聯盟,兩家公司相互持股,張近東原本想的是蘇甯希望在阿裡的幫助下,把自己的電商給做起來。
可事實上?張近東的想法有點天真了,阿裡之所以願和蘇甯結盟,說白了就是想讓蘇甯和京東競争,自己少一個競争對手。
當然了,張近東在阿裡身上也沒有虧,畢竟之前靠賣股票賺了不少錢。但也正是因為靠上了阿裡,這讓蘇甯徹底失去了成為電商巨頭的機會。
電商之争告一段落之後,張近東又馬不停蹄地推動蘇甯走上了多元化發展道路。
在張近東來看,企業多元化有很多幫助,如擴張所帶來的成長性(包括收入的增長與毛利的增長等),可以帶來資本對于零售企業的支持——這種支持包括了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除了對企業進行更多的财務支持之外,投資機構還有可能引入更多資源。
可現實也是殘酷的,蘇甯這些年涉及的足球、金融、文娛等領域,全是賠錢貨,不但沒能助推蘇甯主業的發展,還拖累了主業發展。
由于蘇甯集團債務堪憂,這些年蘇甯也淪落到了賣股權、賣資産來為此運營的境地。你們敢說張近東不夠努力,還是不聰明?都不是,重要的是,蘇甯的商業模式落後了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