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口好牙是所有人的夢想。你對一口好牙的執念有多深?
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家小孩從小就能吃嘛嘛香,亦或是怕“地包天”影響孩子容貌,就會産生“牙齒矯正焦慮”。有些孩子甚至兩三歲就戴上了牙套.....
然而,#年齡越小戴牙套效果就會越好#嗎?這一話題沖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
牙不齊,醫學術語叫錯颌畸形。那麼究竟什麼情況下,才會被叫作“龅牙”呢?→
暴牙也稱作龅牙也叫上下颌前突,鳥嘴畸形,突颌畸形等。是指上下門齒及上下颌骨向前突出,放松狀态下上下唇多不能自然閉合,笑時牙龈大量外露。從正面觀察開唇露齒,鼻唇溝較深,從側面觀察面部輪廓線于唇部過分向前突出。
據丁香醫生科普,龅牙還分為牙齒源性和骨骼源性。
·1. 牙齒源性:是指牙齒擁擠、前突造成的龅牙,一般是由後天因素造成。
比如說不正确的喂奶方式、小時候睡覺總是“口呼吸”,換牙期間喜歡咬嘴唇,慢性牙周炎沒有及時治療等等,這些小問題日積月累,就會影響到牙齒正常生長過程,慢慢的就變形了。
·2. 骨骼源性:通常是指上下颌骨位置關系不協調,往往是遺傳因素造成的,比如說父母一方是「小下巴颏」,孩子也會有這樣的面型。
兒童牙颌畸形如牙列不齊、恒牙萌出異常、個别牙異位等在恒牙開始萌出時(8~10歲),就要到正畸專科醫生處咨詢、檢查。早期、定期觀察兒童恒牙萌出過程,能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普通的牙列擁擠、輕中度下颌後縮等等,目前大部分醫生比較認可在牙還沒換完之前,即11周歲左右開始治療。
據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采訪報道,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徐寶華指出,由于上下颌骨大小形狀或者位置異常引起的牙颌畸形,根源是由骨頭問題引起的,矯治的時間也并非越早越好,要選擇最佳時機。
比如下颌前突的患者,一般要早點控制,因為不太好治療。下颌前突是最難治療的一類,尤其是發育過度的患者,一般建議早一點做,8、9歲就要開始控制。下颌後縮的患者不建議這麼早做,要選擇青春快速發育期前後做,身高長得最快的時候做,效果最好。因為下颌骨的生長和全身的生長是一緻的,所以要看骨齡,生長最快的時候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正畸科主任房兵認為,乳牙的排列和恒牙的排齊關系并不大,如果隻是牙齒排列不齊的情況,在12歲左右開始考慮矯正比較合适。
人類一般會長32顆牙,但現代人大約隻能長到28顆牙,我們的口腔和牙床慢慢變小了。最後第28顆牙長出來後,牙齒的四個象限中,每一個象限的第7顆牙大概在12歲長出來。一般來講如果沒有骨頭的問題,沒有凸面型或凹面型的問題,等到每一個象限的第7顆牙長出來的時候做矯正比較好,因為28顆牙長出來以後就可以通盤考慮了。
現在很多愛美的姑娘們都聽說矯正牙齒能讓臉變小,就紛紛跟風戴起牙套,那麼戴牙套确實能改變臉型嗎?
據天眼新聞報道,貴陽市口腔醫院觀山湖分院正畸科副主任醫師黃文娅表示,矯正牙齒并不會讓圓臉變成瓜子臉,決定臉型的主要因素包括骨骼及軟組織,部分患者矯正牙齒後臉型更瘦削,主要是因為在矯正期間飲食習慣改變,咀嚼肌萎縮變薄,或是經過拔牙矯治牙弓略有縮小。單純正畸治療對決定臉型的面部主要結構如顴骨和下颌角是很難改變甚至是無法改變的。
同時,戴牙套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黃醫師表示,成年人有重度牙周炎者、嚴重牙齒松動者,或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影響骨代謝的患者,并不适合進行正畸治療。單純正畸治療是通過牙齒的移動和排列,改善鼻子以下的面下份顔貌美觀,嚴重骨性畸形的患者,仍需結合外科手術才能得到面型的最大改善。
兒童矯正牙齒需要家長的監督提醒,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管理,如食物應去骨去殼、不宜太大太黏;
·維護口腔衛生,如飯後認真刷牙;
·配合各種輔助治療手段,如佩戴面弓、牽引圈等;
·牙齒矯正完成後,要佩戴保持器,保持階段是牙齒矯正的一部分,雖然保持器不再給牙齒或颌骨進一步施力,但卻是維持矯正效果至關重要的一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