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拾相記真的存在

拾相記真的存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00:32:09

拾相記真的存在?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完成了6萬分鐘的靜修,也就是第一個1000小時,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拾相記真的存在?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拾相記真的存在(拾相記靜修1000小時)1

拾相記真的存在

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完成了6萬分鐘的靜修,也就是第一個1000小時。

時間跨度: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約2年零9個月。

打坐靜修其實就是内觀,用意識去感受身體和念頭,從而獲得超我的覺知力。我每天打坐後會有記錄時長的習慣,同時也記錄下一些感悟,這些感悟包括了意識層面、心理層面以及一些哲學領域的信息,我分别整理後寫進我的《無理書》中,以便後人查閱。

過去曾有人說,當一件事做完1萬小時的時候,就會有質的飛躍,我現在隻完成了十分之一,我打算每完成一千個小時的靜修便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這是第一篇。

其實在2007年或更早的時期,我便知道人可以通過打坐靜修來獲得意識上的超脫,也許是前世記憶,也可能是接觸過什麼,但我沒有印象,那時我并沒有正确的靜修方法,隻知道打坐姿勢以及打坐時大腦應該放空,連觀呼吸也不懂,至于有什麼作用也不清楚,那時候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

後來在2018年的時候看了一本書,那本書叫《正念的奇迹》,看完那本書之後我如夢方醒,覺得這是我想追求的境界——活在當下,我幾乎不作任何考慮便決定開始禅修,現在這已經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靜修之初:呼吸

剛開始靜修時,我從每天早晚各5分鐘開始,從那時候起我才在真正意義學會了“呼吸”,因為通過觀察,我發現我呼吸時很喜歡憋氣,那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時常緊張養成的習慣,呼吸不順暢造成我的情緒更加容易緊張,情緒緊張就會造成全身筋絡緊繃,血氣不通暢、内分泌紛亂,容易引發肥胖和各種疾病。

在學會調息之後,我又遇到第二個呼吸問題,就是深呼吸多次後經常感到肺部難受,後來網上查找了資料,才知道深呼吸次數不能過多,且呼吸時要用腹部肌肉,不能用肺部肌肉,在調整之後便不再有肺部難受的感覺了。

我過去的呼吸還會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用嘴巴呼吸,特别是睡覺的時候,後來我發現多數人會這樣,長期這樣做會造成慢性咽炎,因為嘴巴不會過濾空氣雜質。

呼吸時,要緩慢和深長,這樣在打坐時觀呼吸能感受到安祥和愉悅感。過去有人教我吸氣數三下,吐氣數三下,在深呼吸時:吸氣數7下,閉氣數4下,呼氣數8下,經過多次練習之後,這種呼吸法便會成為習慣。

靜修之初:思緒

修行者遇到的幾乎是終身的大難題就是:思緒。

當時我有一個誤區,就是要讓大腦什麼都不想,要讓它活在當下,隻關注當下的呼吸就好。

我在剛開始每天以5-10分鐘練習的時候,還沒覺得讓大腦安住在當下是件難事,但随着修行時間增長和次數增加,發現大腦的思緒簡直是川流不息,一念未息另一念又起,接着就是各種評判、情緒、身體反應一并疊加發生,有時候一坐下來反而累得要命。

而有的時候心卻很平靜,打坐時心情平靜、愉悅且舒适,一坐下來精神很好,這時候就很容易起“貪念”,總以為自己現在進步了,能掌控思緒了,于是在下一次打坐時總期望能像上次那樣,結果“不聽話的大腦”又再次陷入思緒不斷的洪流中,這時候另一個評判的自我便會試圖壓制這些念頭并掌控大腦,這時候情緒會起負面變化,另一方面則會質疑自己,甚至會“指導”自己思緒的走向,于是新的思緒開始與老的思緒進行鬥争,毫無疑問,反作用力讓大腦陷入比正常狀态更加紛亂的戰鬥中。

那時候我對這些念頭感到困惑,甚至一度感到恐懼,後來又看了一些書,書上大緻說這些是正常現象,不必理會它們。雖如此,但仍不得要領。持續幾個月後,偶然發現了我稱之為“當下意識”的感受(其實就是正念),對正念意識形态的認知讓我又再次成功地安住于當下,減少對思緒洪流的評判和對抗,然而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多次練習之後我認同了大腦的思緒,觀察并感受它的存在,從此以後,我才從真正意義上學會自我覺察,我觀察到了大腦平時的工作方式、習慣以及會産生的情緒反應,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内在的深層恐懼和各種心理特征,我漸漸地接受這樣的自我,後來我又觀察到人的行為由潛意識主導,顯意識隻是傀儡而已,我又開始與潛意識“溝通”,弄懂自己日常行為背後的真實意圖,如佛陀所說,世間一切唯心所現。在不斷對自己的觀察了解之後,我過去的恐懼在逐漸減少,我對人的态度變得溫和,生活态度也變得積極,工作壓力也不再像過去一樣長期處于緊張狀态了。

内觀時,我們不改造、不抗拒、不渴望、不排斥、不評判,隻是覺知,覺知正在發生的一切,隻是覺知和觀察就好。不管是念頭、情緒、感受它們都是來了就走,走了又來,不斷地變化。

靜修之初:執着

執着是人性的一種,執着于外在的樣貌、金錢、名利,或身體的舒适、内心的安甯、執善念等,均是執着。

我個人對外在的東西有追求,但從不執着,自讀懂自己深層恐懼之後,對外在的東西我便不再有什麼執念,得失對我來說并沒有太大的興奮或痛苦。然而我發現大多數新修行者容易陷入求安甯和執善念兩種執着中。

首先談安甯,我的性格本身是偏内向,較喜歡安靜,在安靜的環境中我比較有安全感——其實這也是深層恐懼的一種,早期我在打坐時更加追求安靜,我執着于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中打坐,偶爾一點聲響都會讓我感到煩燥或害怕,而因此而走神,在多次修習之後我發現,心中甯靜才是真正的甯靜,追求外在的甯靜隻會讓自己心神意亂而已,如果長期試圖營造外部環境,那麼性格隻會越來越孤僻。

所以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不會有清淨心。

然後是關于執善念的人,執善念指的是那些總要求自己或别人保持善行的人,甚至還會站在道德至高點評判别人,因為我發現深入信奉宗教或喝了大量“雞湯”的人會有這樣過度的思想,内心容不下别人的惡行,更容不下社會某些腐敗風氣,這樣會造成世界觀變得狹隘,對自我身心很不利,如果是創業者的話對事業發展也是很不利的。善念其實還包括包容心,無疑真正内心強大而善良的人會更容易走向更高維度的修行,但缺少包容心卻是修行中一個很大的障礙,也是内心不強大的表現之一,修行者當破除這個執着。

引導式催眠

在剛靜修的前幾個月,我有去買過一些冥想課程,一邊聽老師引導,一邊根據引導進行想像,這種方式非常好用,對新手更加是受益良多,首先你可以選擇自己冥想的主題,老師會先講解主題,教你呼吸,并引導你進入更深度的冥想狀态。

在老師的引導下你的精神比較容易集中,不容易走神,對于新手來說如果平時僅聽音樂或在完全安靜的情況下冥想,是很容易走神的,并且總是會花心思糾正冥想狀态,或是自我評判和懷疑,那樣會産生更多的念頭,而老師的引導則可以幫你建立一個方向,不至于迷失。

另一個好處是自我催眠,比如感恩冥想、愛的冥想,人一旦懂得感恩就會有幸福感,對他人産生愛就會有慈悲心,長期做此類冥想會讓人充滿自信心和正能量,因為你會對世界充滿正面希望,如此以往身邊的人也會對你的态度有所不同,從而在人際關系中獲得更多的助力。

世界怎麼樣,源于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而不是世界本身。

這些冥想音樂也有減肥冥想、減壓冥想、專注力冥想、睡眠冥想等多種主題,人的自我催眠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平時無意中總會根據外部世界的反饋來下各種結論,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其實這個認知過程也是自我催眠,可能正面,也可能負面,這個過程我們表面意識是不知道的。如果我們通過冥想做正向自我催眠,那麼我們會相信這個世界是可愛的,而不是可怕的。

我對自我認識的提升得益于這種冥想的幫助,我現在很少失眠(以前經常失眠,最離譜的時候連着半個月睡不着),也很少發脾氣,我少發脾氣并不是把憤怒壓着,而是化解,因為我通過冥想覺知到我憤怒的原因,那是一種來自童年的恐懼,當我直面我的恐懼之後,它們便逐漸消失,我不再與家人争吵,于是我們家變得和諧溫馨;我也不再與社會上的人計較,從而回饋到更多的尊重。

囚禁我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

靈魂

我朋友有靈魂出體經曆,我看過很多相關的書籍,我對心理學、哲學和科學領域都比較有興趣,哲學是萬科之首,而我發現人的心智與科學發展有着極大的關系,人對外部世界的判斷均來自于大腦,而大腦與身體相互呼應而形成各種感受和認知,而這些是否是真實的呢?人受制于大腦,而大腦之外又有誰在認知這一切呢?

當我們靈修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大腦的想法和身體的感受,如果本我是大腦,那又是誰在觀察大腦的想法呢?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我們的大腦并非真實的自我,之前在書上看到一段很恰當的比喻,說一輛馬車為什麼會跑?是因為有馬在前面拉,大家都認為馬決定車的走向,而事實上大部分人不知道後面還有一個馬夫,馬夫是趕馬的人,是他決定着馬車的走向嗎?還不是,還有一個更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人:坐在馬車上的主人。

馬車上的主人才是決定這輛馬車走向的人,主人決定去哪裡,馬夫才驅馬前進,馬的走向事實上由後面的主人決定的,這位“主人”就是:靈魂,“馬夫”是大腦潛意識,“馬”是大腦顯意識,“車”是身體。

大部分人隻知道“馬”而不知“馬夫”,而以目前人類的科學知識來看,還不能證實“主人”的存在,因為靈魂不是目前科學可觀測的範疇,而我們又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因為它是真正的“我”,所以看不到自己,但它可以看到“馬”與“馬夫”,所以我們總以為“馬”與“馬夫”是真正的“我”,而其實不是,靈魂才是主人。

内觀

每個靜修的人所采用的方法都不一樣,事實上有關于它的名詞也很多,諸如:瑜伽、打坐、禅修、冥想、靜修、靈修等等,所采用的法門和花樣也很多,有的以宗教形式進行,有的觀呼吸、觀念頭、觀身體(内觀),有的聽冥想音樂、引導式催眠,有的當作健身一樣靜靜地坐着……我個人則是以内觀為主,那是由于我對心理學和精神意識方面研究的喜好,從提高自我精神層次的方向去體悟。

大部分人任由“馬”狂奔,或是任由“馬夫”決定其方向,當通過靜修不斷安住在當下内觀之後,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們意識的行徑,我們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身體是如何反應的,大腦又是如何做出決定的,我們的心會慢慢變得成熟和柔韌,從而達到處事不驚、臨危不亂的境界。當了解自己的心性之後,也能洞察到别人的心性,因為心性同源,我們更能為他人着想,從而獲得愛的能量。

想要獲得更高維度的修行,是需要有愛的,愛可以讓自己的心不受荊棘刺傷,這種愛是沒有私心的,而是沒有目标對象的,是一種慈悲心。世間一切源于己,你對人有愛,人們也會對你有愛。有愛得先懂得感恩,懂得理解他人,了解自我。

讓自我靈魂自由,讓“主人”真正決定馬車的走向,這些修行也隻是初級階段。

在練習過程中,短期内感受到自己在進步,但同時也會退步,這是很正常的波動現象,我們學習任何技能都是如此,而放長期看則是走向進步的,當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在同一個水平内波動,會感到自己這段時間沒有進步,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在這個過程中覺得無聊而放棄,在走過一個平台期之後,又會開始突破,在這期間如果突破内在障礙,則又有質的飛躍。

每個人的障礙都不一樣,我遇到的障礙是自我評判,我會不斷地評判自己是不是走神,評判自己的情緒,然而這些評判其實也是心性的一種,應該屬于被觀察者,而不是觀察者,如果把評判變成觀察者,那麼就會産生更多的情緒反應而再次掉入思維漩渦裡面去。

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們靜修的目的是放松和觀察,而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狀态而增加更多的煩惱。漸漸地你就能夠感受到愉悅感,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化,其内在都是甯靜而愉悅的——當然,我目前還沒有做到。

由于我對于心理學的愛好,内觀時會琢磨内在狀态,并試圖去解釋和理解一些東西,但有個朋友跟我說,靈性的修行不能單純用理智去分析,他跟我說,許多心理學家就是這樣把自己給搞瘋掉的,應該順其自然去悟。他說的對,許多事情并不能用邏輯去解釋,越解釋就會有越多的疑問,自己去解釋自己,隻會陷入貓抓尾巴一樣的死循環中,人類科學的進步也許不能僅僅用現有的知識邏輯去論證,應該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擺脫數學公式的邏輯推理才能有更大的突破,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被觀察者會受觀察者的影響而改變其形态。

因此,内觀時,切忌再用自己的思維去評判自己内在,一旦評判發生,則本貌就會随之發生改變。

交流

為了學習靜修方面的要點,我去請教一位打坐多年的朋友,後來他就建了一個群,我在群裡又結識了其它一些朋友,偶然中獲悉潮州淡浮院有《尋找自己》的靜修課程,每月都會舉辦一次,我就立刻報名參加了,課程是三天兩夜自願捐贈的方式,課程期間禁語禁交流,共10坐,每坐約60分鐘,課程内容就是觀呼吸,十分簡單,但對于新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地方很美也很幽靜,我經常自己一個人在那裡想事情,至今一晃也兩年多過去了,每次去那裡靜修都能有新的領悟,對那裡也有了一種深刻的感情。

2019年是我與同修交流最多的時候,偶爾我們會去聚會交流,相互推薦書籍,那時我還做了個心理學相關的項目,2018-2019年間是我對心理學、哲學、佛學深入研究最多的時候(至今),是内在修行的一次巨大升華。

病痛與減肥

2016年我被查出得了慢性腎炎,可能是過去因為經常熬夜、飲食不注意等原因造成的,一直吃激素藥(強的松)一直吃到2018年9月才決定放棄不吃了,這兩年多的激素讓我身體狀況直線下滑,體重增加,皮膚越來越黑,而且整個臉長滿了痘痘(有個時間段一天可以長出十幾顆巨痘),又是滿月臉又是駝背,心髒也時常無故心悸,再加上勁椎、胸椎、腰椎又不好,那時候的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稱之為恐怖也不為過。

後來我覺得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樣人生就全完了,于是我決定養生,除了吃朋友介紹給我的配方藥(中藥)之外,我開始每周兩次的輕斷食、健身、打坐、遊泳,早睡早起,不再吃夜宵,早餐堅持喝牛奶,也減少吃油膩食物,自此8個月以後,我體重減少了20多斤,痘痘也沒了,各項指标也逐漸恢複了正常(腎炎方面的指标已止住不再增長)。

那時候時常有做一種冥想,就是通過冥想語音引導來想像自己未來是什麼樣的樣貌,與自己未來的樣子合二為一,漸漸讓大腦相信這個信念,從而在行動上有更強烈的動力。其實對于很多病痛和肥胖者來說,熬不過的其實是自己的内心,并非外在的各種節食或吃藥,因為心理狀況決定了你的行動,一個有心做事和無心做事的人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即便是外在條件一樣。

當下

在這第1000小時的靜修裡,我對自我認知有了大幅地提升,同時對他人的認知也更透徹,因為人人都有良知,隻是被小我蒙蔽了而已,而許多人的思想和行為,都處在未覺醒的狀态,所以人們的行為也就沒什麼難理解的了。

到目前為止,我還不能完全專注于當下,總是會走神,但對内在的評判相對是減少了,對未來的恐懼焦慮和對過去的執念也減少了,情緒對我的幹擾也日益減少,已經不再會将自己的情緒當成客觀存在的事實,當情緒被觀察之後,它就會逐漸消失。

過去初學時我反而能偶爾關注當下,我感受到那就是我小時候熟悉的感覺,沒有對未來的焦慮,也沒有對過去的遺憾,對當下是那麼的真實,但後來似乎又不能拉回到當下了,大腦一如既往地冒出各種念頭和情緒,以及對未來的想像,當然,我也不再排斥它們,而是如實地觀察它們。

這第1000小時的記錄就先寫到這吧,再過兩三年後就迎來第2000小時,到時候又有什麼樣的感悟和體驗呢?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