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誕辰,作為世界一流的文學大師,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與托爾斯泰比肩的俄羅斯文學高峰。如果說托爾斯泰代表着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那麼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這個古老國家文學的深度,托爾斯泰手裡拿的是畫筆,将恢宏的曆史畫卷一筆一筆勾勒;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拿的是手術刀,把這個鮮活的社會一刀一刀解剖給讀者。
晚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命運多舛,一生陷于債務、賭博和不停搬家的漩渦,先後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西伯利亞、舊魯薩等地留下了足迹,從他筆尖流淌出的那些或清新或銳利的文字,也在這些斑駁的俄羅斯老房子裡落地、生根,并彌漫于後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莫斯科的童年時光
陀思妥耶夫斯基父親是莫斯科一家慈善醫院的醫生,他們一家住在這所醫院的宿舍,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誕生在這裡并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這家醫院至今尚存,所在街道已被命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大街,附近的地鐵站也以作家的名字命名;而他童年居住的那所房子已被辟為故居博物館,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他們希望在這所老房子裡感受和體驗這位俄羅斯文豪的童年生活。
院子裡有一尊陀思妥耶夫斯基全身塑像,身穿長衫,神色憂郁。故居裡隻有兩個房間和一些輔助性設施,與俄羅斯其他文豪舊居相比,顯得有些簡陋和寒碜。走進房門,迎面桌子上放着一本聖徒彼得保羅教堂的筆記簿,如實記錄着在1814年—1823年間本教區教民的婚嫁生死,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情況記在第148頁上:“(1821年)11月,貧民醫院的校級軍醫米哈伊爾·安德烈耶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家裡生下一名嬰兒,起名為費多爾。”這個孩子就是後來蜚聲世界的俄羅斯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斯科故居的雕像。
陀思妥耶夫斯基聖彼得堡故居。
故居右側有個半地下室式的房間,那是小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哥哥的卧室,屋裡擺着兩張俄式小床,除此之外一無所有。在這個光線昏暗的小屋裡,陀思妥耶夫斯基閱讀了莎士比亞、巴爾紮克等許多國外作家的作品,并且第一次知道了俄羅斯大詩人普希金的名字;在這裡,陀思妥耶夫斯基還聽到了貧民醫院那些窮人因病痛折磨而發出的呻吟——這所小屋成為他成長的精神搖籃。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到10歲時,父親獲得了貴族稱号,在外省購買了土地和莊園,并且擁有了幾十個農奴。每當夏天,全家都會去莊園避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父母、兄弟們陶醉于美麗的鄉村風光,每天都會到森林和田野裡玩耍,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第一次接觸鄉村生活,了解了莊園和農奴。但好景不長,莊園在一次大火中被夷為平地,一家的農舍、糧庫和牲畜圈全部化為灰燼,他們家陷入了經濟危機。家裡的傭人阿廖娜·弗拉羅芙是位善良的女性,她将自己積攢的用來養老的500盧布拿出送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親應急。阿廖娜善于講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她那兒聽到了許多俄羅斯童話和民間故事——所有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文學生涯埋下了伏筆。
183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母親因病去世,父親不久也辭職離開了醫院。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哥哥同時報考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院,雙雙通過考試,但哥哥沒有通過體檢,隻好報考另一所軍事學院。183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式入學,離開了生活了十幾年之久的莫斯科。
《罪與罰》書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處女作《窮人》。
聖彼得堡的哀與樂
在衆多俄羅斯作家中,最能展現聖彼得堡這座城市氣質的,無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并不想來聖彼得堡,他的理想是去莫斯科大學攻讀文學,但父親希望他和哥哥能選擇有保障的職業,就這樣,這位文學少年進入了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院。聖彼得堡當時是俄羅斯帝國首都,軍事工程學院原來是沙皇的宮殿,大氣輝煌,旁邊是美麗的花園。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讀書學習,閱讀了無數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嘗試着寫作和翻譯。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期畢業,成為一名測繪軍官。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喜歡這個職業,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文學夢。一年後他辭去軍職,當了一名自由作家,并以處女作《窮人》登上文壇。184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發表了中篇小說《白夜》,小說以聖彼得堡為背景,描寫天真無邪的姑娘娜斯簡卡愛上一個年輕的房客,兩人約定一年後在一座橋上相會,但屆時房客卻沒露面,姑娘雖然失望,但信心依舊。小說主人公“幻想家”被姑娘的深情打動,連續四個晚上陪伴她在河邊等候,最後房客終于出現,“幻想家”壓下剛剛升起的愛情,為他們祝福。
作為關心民生的知識分子,陀思妥耶夫斯基成為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信徒,并與共産主義者打成一片。他們閱讀禁書,讨論言論自由和農奴解放等敏感問題,還計劃發動政變。後來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沙皇逮捕,随即判處死刑,直到行刑前才改判為苦役和流放——從此,他在西伯利亞待了十幾年。
返回聖彼得堡後,陀思妥耶夫斯基重新開始文學創作,這期間的主要作品有《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死屋手記》《罪與罰》等,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羅斯文壇的地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聖彼得堡居住過的公寓也被辟為文學紀念博物館,這所公寓他曾兩次居住,第一次是1846年,當時剛剛步入文壇,第一部小說《窮人》才開始連載;第二次是從1878年到1881年,他在這裡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并完成了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這座公寓見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生涯的始與終。
舊魯薩的一片淨土
舊魯薩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諾夫哥羅德州西部,一條名為洛瓦季的河流穿城而過,風景優美。這座小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休息和避暑的淨土,他名下唯一的一處房産也在這裡。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到舊魯薩來,主要是為了躲避聖彼得堡的煩擾和嘈雜。從1872年開始,他在這裡度過了八個夏天,創作了小說《群魔》,創辦《作家日記》期刊,并完成了代表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大部分篇章。《卡拉馬佐夫兄弟》一般被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巅峰之作,小說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之間的沖突,最後演變成殺父案件。這是一幕關于人性的悲劇,在小說中,作家用盡了一生中所有的積累,調動了人生的全部經驗和事件,小說主要人物身上就有作者本人的影子。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地理背景就是舊魯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書中這樣描述這座風景秀麗的小城:“狹窄的街道橫貫着一條條淺溝,坐在書房裡就可以俯瞰郊外的景色,綠油油的田野,四周被松樹林圍繞,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在那兒閃着白光。”
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唯一的一片淨土。(王凱)
來源: 海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