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春節假期晚睡晚起、大吃大喝.......遲遲無法切換到“奮鬥模式”。這些都是節後綜合症的表現,如何擺脫?這份“收心攻略”請收好。
節後綜合症,是什麼病症?
節後綜合症指人們結束長假重返學習、工作崗位後,出現的生理和心理上适應不良情況。這是由于很多人在假期裡沉溺于暴飲暴食、熬夜娛樂等活動所造成的體能和精力透支,影響個人生理代償和心理調節能力,誘發的身心适應能力下降問題。
它主要表現為持續存在焦慮、煩惱、恐懼、沮喪等負面情緒,嚴重的還伴有失眠、食欲差、疲乏、血壓升高、注意力集中困難等生理症狀。
春季恰是情緒問題的多發季節,春節後的節後綜合症也較為多見。雖說它會帶來明顯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功能紊亂現象,但節後綜合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亞健康狀态。在症狀發作時,隻要及時調整心态、規範作息就能恢複。
四大典型症狀,你中招了嗎?
1 睡眠紊亂,精神不振
睡眠紊亂是指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突然改變,打亂了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節律導緻的睡眠障礙現象。在小長假期間,一旦縱情玩樂造成作息黑白颠倒,就會引起人體生物鐘紊亂,帶來夜間精神抖擻、白天精神不振等情況。
2 消化不良,腸胃不适
在春節期間,家裡通常儲備大量的美食,加上親友間經常性聚會,很多人就會陷入美食陷阱。在短時間内胡吃海喝、暴飲暴食容易造成積食,引發神經性厭食現象。此外,身體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也易誘發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病症。
3 沉迷網絡,眼睛不适
網絡為人們提供了求知學習、休閑娛樂和了解世界的新渠道,但海量的信息容易誘使年輕人對其産生依賴性。因此,部分年輕人會在放假期間,不分晝夜地報複性沉迷于網絡,這就容易引發頭痛不适、眼睛發幹、視物重影等症狀。
4 加倍戀鄉,抗拒上班
七天假期轉瞬即逝,很多人還對假期流連忘返,就已經重投工作的懷抱。在強烈的現實反差之下,有些人會出現強烈的戀鄉情緒。同時,一連數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上班的日子不能馬上調整生物鐘,就會對上班産生抗拒甚至恐懼心理。
4個小妙招,幫你滿血複活!
第一招:早做準備,松弛有度
長假剛剛結束,可以先安排第一周該做的工作事項。有條件時,還可以列出備忘清單,以便休假和工作科學銜接、平穩過渡。
第二招:放松身心、規律作息
在開始上班後,要注意合理放松身心,比如适時午休、聆聽輕音樂等。同時,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戒掉熬夜的壞毛病,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盡快把生物鐘調整為健康狀态。此外,剛恢複工作時還要合理安排工作量,避免日程安排過滿一時難以适應。
第三招:清淡飲食、減糖減油
春節假期吃了太多高能量食物,加重了腸胃的消化負擔。節後,要注意及時調整飲食結構,避免繼續無節制地攝入過油、過甜的食物。具體操作方法,一是定時、定量進食;二是注意營養搭配,多食用一些新鮮蔬果。
第四招:自我調節、舒緩壓力
連續數天的身心松弛狀态,會慣性延長到回歸工作後,造成遲遲無法恢複正常工作狀态的現象。此時,參加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能夠增強肌肉與神經的相互作用,舒緩持續性的神經興奮與緊張感,助力集中注意力,積極投入工作。
編輯:毛雯露
校對:陳思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