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填倉節的來曆與風俗

填倉節的來曆與風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19:34

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征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谷倉。

“添倉節”是古代民間祈年節俗,在農曆正月二十五。《帝京歲時紀勝》,“(正月)念五日為填倉節。”屆期,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或用灰等圍出倉的形狀,在其中放些糧食以示倉滿,或祭祀倉籠之神,以祈一年糧豐倉滿。填倉節分大小,小填倉在農曆正月二十,為祭以祈年豐,亦稱“小天倉”、“小添倉”;大填倉則在二十五。《介休縣志》:“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大同志》:“二十日,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

填倉節的來曆與風俗(正月二十五填倉節)1

填倉節的來曆與風俗(正月二十五填倉節)1

填倉節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裡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産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産,這就寄托了人們對于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願望。添倉節,在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裡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并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有的地方添倉節,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一個燈盞,燈盞邊緣捏一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個月。燈盞蒸熟後,揭開鍋先看哪些月的燈盞裡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那個月雨澇。再根據種裝甲在哪個月需雨水最多來推斷這一年收什麼,作為本年安排種植的依據。

滿族的添倉節時,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一匹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着。

在山西晉中,孝義汾陽一帶,早年正月二十的小添倉節,孝義西部山區有舞窗花表演。用紙做成一個婦女手拿簸箕,挂在天窗裡面,随着風吹,在外面就看見婦女除糠傾倒的動作。意思是除去秕糠,留下果實,借以慶賀五谷豐登。到正月二十五,孝義的家家戶戶囤裡要添糧,缸裡要添水,并用糕面包餡做成素糕,壘成好幾層,再用糕面做燈瓜瓜,即燈展。有的把燈盞做成各種動物、植物等形狀。燈盞盛麻油,谷子裹棉做撚,到晚上點燃祭祀,院中燈盞四布、香火缭繞,十分壯觀。民謠雲:“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倉。”“燈”和“登”諧音,“糕”和“高”諧音,寓意五谷豐登,糧倉升高。如今,添倉節的祭祀活動早已銷聲匿迹了,但仍保留了吃糕的習俗,隻不過吃素糕變為吃油炸糕了。

作為一個山西孝義人,過填倉節,中午媽媽做了香噴噴的油糕,還捏了燈瓜瓜,晚上的時候點燈祭祀。

填倉節的來曆與風俗(正月二十五填倉節)3

填倉節的來曆與風俗(正月二十五填倉節)4

你們家鄉的填倉節有什麼習俗呢?歡迎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