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8 04:12:48

提起毛姆,我們首先想到他的《月亮與六便士》中,書中,那個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毅然出走,人到中年抛妻棄子,去追尋理想。

如果說《月亮與六便士》講的是天才的選擇與掙紮,那麼《人性的枷鎖》講的就是一個普通人生活的困頓與浮沉,對應的是每一個平凡人。

這本書是毛姆的半自傳體小說,主人公菲利普身上有太多毛姆的影子。兩人都有身體的缺陷,自幼喪親,學生時代飽受欺淩,甚至職業經曆都相似。

書中關于菲利普追問人生意義的回答,更是作者本人一生經曆的“大徹大悟”。

彼時的作者經曆了事業的跌宕、感情的離合,看清了套在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層層枷鎖,審視人生,得出一個震人心魄的結論,影響了無數年輕人。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1

1.苦難磨砺意志,意志決定命運

菲利普自幼喪父,9歲那年,母親亡故,他被交由伯父一家撫養。

他天生跛足,不愛說話,不苟言笑的伯父并不怎麼喜歡他。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2

伯父是位郊區牧師,生活節儉,他看不慣菲利普的一些小習慣,對他經常有各種要求。

菲利普最先感受到的,是他的被禁锢,不能如在母親身邊那樣自由生活。

到了寄宿學校,菲利普的跛足開始被注意到,他成了被嘲諷、排擠的對象。

同學伸出腳來絆他,罵他殘廢,他隻能躲在被窩裡偷偷哭泣,每天被噩夢驚醒。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3

他開始嘗到生命的苦澀,覺得這種痛苦可能會伴随他一生。他恍惚間覺得母親的離世、在伯父家的日子、以及在學校的可怕遭遇都隻是一場夢。

然而第二天吵醒他的,還是學校可惡的鈴聲。

這些痛苦的經曆讓他過早擺脫朦胧,他意識到,在這樣一個糟糕的環境中,能拯救他的隻有他自己。

他開始拼命學習,到了12歲時,已經成為了高年級裡的優等生。卻依然被同學說:“他除了埋頭死學,什麼也幹不了。”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4

學校興起了宗教熱,菲利普虔誠地祈禱,期待上帝給他健全的身體。他在下雪天脫光衣服跪在地上,但上帝并沒有理睬他。

學校污濁的環境,讓他進一步認識到宗教的虛僞,他拒絕伯父讓他做牧師的安排,選擇去德國留學。

那一年,菲利普16歲,7年的磨砺讓他脆弱的心房生長出一層盔甲,他變得強大而堅韌,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自主的決定。

這個決定,讓他體驗到接下來不一樣的人生。

就像東野圭吾所說: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無法選擇,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隻能盡量打好它。”

正是菲利普的堅韌,讓他掙開原生家庭的束縛,有了重啟人生的鑰匙。

2.有欲望就有枷鎖,生活無絕對自由

盧梭曾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

留學過程中,菲利普意識到自己已不再相信上帝。他察覺到那丢掉的拐杖、從肩膀上滑落的外套就像是生命中無法承受的重擔,被他卸了下來。

然而這暫時的輕松就像流星滑落,他很快被套上了新的枷鎖。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5

他和一個大自己十幾歲的女人發生了關系,但他并不愛她,僅僅是因為朋友口中那關于愛情的“華麗辭藻”,覺得自己也該有點“戀愛經驗”。

他馬上感到後悔,但從此對愛情的幻想揮之不去。

畢業後的菲利普被伯父安排去會計事務所實習,他很快感到厭倦,這一切與他的理想相差甚遠。

他決心當個藝術家,一年後就辭職去了巴黎,學習畫畫。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6

他覺得世上隻有兩件事值得苟且:藝術和愛情。他為此赴湯蹈火,但結果并不如願。

首先是藝術,在巴黎,他看到了各種關于追求藝術的“慘象”,他親眼看着畫室一位年輕姑娘餓死在公寓裡。

而他的畫作又得不到認可,他認為自己無法成為頂尖畫家,而做個二流畫家一點意義都沒有。

因為缺少錢和天賦,他最終放棄了畫畫,選擇學醫,盡管他曾說讨厭做醫生。

再是愛情,在學醫的日子裡,他愛上了一個姑娘,米爾德裡德。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7

姑娘并不愛他,這更激起了他的欲望,哪怕明知她是一個毫無廉恥心的拜金女。

姑娘很快嫁人,又很快被抛棄,懷孕後的她重新出現在菲利普面前,菲利普依然接納了她,給她租房子。

但姑娘本性難改,又和他的同學搞在一起,他還出錢讓他們去度蜜月,隻為她回來繼續愛自己。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8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這愛情就像寄生蟲,以他的血液為食,吸食他的精氣,他比誰都明白,但無法擺脫。

幾年之後,帶着女兒的米爾德裡德又回來了,菲利普重新接納她,但無法再去純粹愛她。

如他自己所說:“沒有比同時愛着又鄙視着一個人更折磨的事情了。”

這愛情的枷鎖,菲利普戴了好多年。愛的欲望與求而不得的痛苦像一個巨大的漩渦,讓他總在窒息的邊緣掙紮,卻又甘願沉淪。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9

無論工作還是愛情,菲利普總像生活在一個無止境的牢籠裡,以為找到出口,卻發現身處一個連環套。

他總想擺脫枷鎖,卻總是給自己戴上另一層枷鎖。一步一桎梏,一念一阻礙。

欲望總是與枷鎖同行,追求幸福的過程,其實是減少欲望,掙脫枷鎖的過程。

3.勇于接受平凡,逐個擺脫枷鎖

學醫過程中,菲利普想賺錢,拿出所有積蓄去炒股,賠光了,無法繼續學業。

他被房東趕了出來,流浪街頭。幸而好友索普給他介紹了工作,去百貨公司做商場引導員。

面試的痛苦過程讓他感覺,似乎正是在一次次接受屈辱,甚至大膽地直面屈辱的過程中,他逼着命運之神向自己低頭。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10

當然,也是他向命運之神低頭,當他不再執着于成就一番大事,身上的枷鎖也就脫掉了一層。

後來,他接受了伯伯的遺産,得以繼續學業。

他一直抗拒結婚生子的人生模式,想當個随船醫生周遊世界,但索普的女兒薩莉告訴他,她可能懷了他的孩子。

他原本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光明,如今又出現了一堵牆,他恨自己。

但當薩莉告訴他她搞錯了時,他非但沒感到輕松,反而陷入絕望。

關于人性的解讀推薦一套系列書(如果你正對人生感到迷茫)11

他忽然察覺到,他隻是想要一個妻子,一個家庭。

他向薩利求婚。

“他曾經想看透這生活的複雜與無為,勾勒一幅精密絕倫、美不勝收的人生圖案。可他從沒發現也許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編織出的最簡單的形狀才是最完美的模樣。”

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認了生命的失敗,可這樣的失敗卻比任何勳章都更加閃亮。

臣服于最簡單的平凡,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寫在最後:

書的結尾處,有這樣一個故事。

菲利普有一個朋友,曾心懷志向、意氣風發,最終一事無成,窩囊地病死。

他得知消息,絕望地自問:“活着究竟有什麼意義?”

他想起了那個同樣一事無成的詩人朋友,曾送給他一條波斯地毯,說裡面隐含了人生意義的謎底。

他忽然想到,織毯子的人在編織花紋時也許僅僅憑借着一種審美的感覺,并不是出于什麼目的,人生在世亦是如此。

答案很簡單:生命沒有意義。

他欣喜若狂,如同小時候擺脫對上帝的信仰一般,似乎最後一層枷鎖已從他身上卸去,他感到徹底的自由。

他回望自己的一生,他總是在期待着度過,到頭來卻混得悲慘,一切好似全無道理。

他忽然明白人生其實并無什麼價值可言,失敗不重要,成功也一文不值。

關鍵在于那一刻的感受與體驗,如若我們手中握着生命的輕紗,而一旦明白生命本無意義,就能自如地選擇幾根緯紗,編成想要的圖案。

痛苦與幸福也被編織在圖案裡,當日子終了那天,我們會因圖案的完成而欣慰不已。

因為這一生無論如何度過,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生命本無意義,體驗即是美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