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魯人不能為①酒,惟中山②之人善釀千日之酒③,魯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④于中山者,主⑤酒家,取其糟⑥歸,以魯酒漬⑦之,謂人曰:“中山之酒也。”魯人飲之,皆以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來,聞有酒,索而飲之,吐而笑曰:“是⑧予⑨之糟液也。”
注釋從前魯國人不會釀酒,隻有中山國的人善于釀造好酒,魯國人向中山國人請教釀酒的方法,但是沒有得到。
有個在中山國做官的魯國人,負責管理釀酒作坊,拿了一些酒糟回到家中,用魯國的酒浸泡這些酒糟,對别人說:“這是中山的好酒。”魯國人喝了,都認為是中山國的酒。
一天,中山國這家釀酒作坊的主人來了,聽說有酒便要來喝,剛入口就吐了出來,笑着說:“這是我的酒糟汁液啊!”
文言知識
說“予”:“予”的本義是“給予”,讀yǔ。如《荀子·修身》:“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予”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上文中的“千日之酒”是傳說中的好酒,記載于東晉文學家幹寶撰寫的《搜神記》中。
千日之酒
從前,中山國有一個人叫狄希,能造一種好酒,喝了之後要醉一千天。
當時有個人叫劉玄石,喜歡喝酒,到狄希那裡去求酒。
狄希說:“我的酒還沒做好,不能給你喝。”
劉玄石說:“就算沒有熟,先給我一杯,行嗎?”
狄希推辭不過,就給他喝了,然後說:“你先回去,就是這一杯,可以讓你睡一千天了。”
劉玄石回到家裡,躺在床上醉得像死了一樣。家人怎麼也無法叫醒他,以為他死了就哭着把他埋葬了。
三年過去了,狄希來到劉玄石家,說:“玄石在家嗎?”
劉玄石的家人都覺得奇怪,說:“玄石已經去世三年了。”
狄希驚訝地說:“他沒有死,他喝了我的酒,要睡上一千天,現在應該醒了。”
于是劉玄石的家人把墳墓打開,看見劉玄石睜開眼睛,大聲說到:“真高興啊,我醉了。”然後問狄希:“你做的什麼東西?我隻喝了一杯就大醉,現在是什麼時間了?”
旁邊的人都笑了。有人聞到了劉玄石的酒氣,也昏睡了三個月。
後來,人們就将好酒稱為“千日酒”或“中山酒”。
下面再介紹一則關于杜康造酒的傳說。
杜康造酒
一天晚上,杜康夢見一個白胡子老者,老者告訴杜康将賜給他一眼泉水,需在九日内到對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人的血,将血滴入泉水,就可以得到世間最美的飲料。
杜康次日起床,果然發現門前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于是出門到山中尋找三滴血。
第三日,杜康遇見一文人;第六日,遇見一武士;第九日,遇見一個呆傻之人。
回來後,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蒸騰,香氣撲鼻。
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又用了三滴血,所以杜康就将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因為有了文人、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們在喝酒時一般也按這三個程序進行:
第一階段:舉杯互道賀詞,互相規勸,好似秀才吟詩般溫文爾雅;
第二階段:酒過三巡,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
第三階段:酒醉人瘋,胡言亂語,随處而卧,似呆傻之人般瘋瘋癫癫。
出處明·劉基《郁離子》
啟發與借鑒
釀酒本來是件萃取精華,丢棄糟粕的事情,而這個魯國人卻把别人棄之不用的酒糟當做寶貝,還進行自我标榜。盡管蒙蔽了一些不知真相的魯國人,卻在中山人面前遭受了無情的嘲笑。
現實中不乏徒有虛名而又誇誇其談的人,雖然可以得意于一時,但決不會蒙蔽人于一世。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總有一天終将水落石出,原形畢露。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