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劉俏言 文/攝
4塊9毛8一斤的麒麟瓜是華夏果業店裡的特價,切成半個擺在門口。一個穿西裝的男人路過,先稱了半個,報價20塊7毛,他想了想,讓店員切成了1/4塊,降到了12塊,他一邊嘟囔着“有點貴”,一邊拎着走了。
一位大爺買了點小番茄和葡萄,店員的報價讓他吓了一跳,要57塊錢。大爺連忙把裝葡萄的袋子扔在了櫃台,換成了一盒特價19塊9的藍莓。
水果價格上漲的現象并不新鮮,但最近的價格漲得尤其厲害。根據卓創資訊整理的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2022年1~4月的水果批發價比近9年的均價都要高,并呈現持續上漲趨勢。
水果從産地到消費者,中間要經曆果農采摘、打包收購、裝車運輸、批發銷售等環節。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采訪了産地商、批發商、物流司機和門店商,試圖探究在這些環節背後,今春水果漲價的深層原因。
果品批發市場。
氣候原因導緻本土供應減少
進口水果銳減無法填補空缺
這個季節的水果,大部分從雲南、海南等地進貨,論批發價,時令水果都因減産而導緻價格上漲。
據杭州果品批發市場的批發商洪良剛介紹,沃柑從2塊一斤漲到5塊5一斤,蜜瓜從6塊一斤漲到10塊一斤,芒果從2塊一斤漲到5塊一斤,最離譜的是西瓜,前一陣,西瓜的價格從3塊一斤漲到了10塊一斤。
在海南做産地水果采購的陳英(化名)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去年海南的冬天特别長,受冷空氣影響,我們這裡的蓮霧、貴妃芒和荔枝的産量都降低了很多。”
水果的價格,主要受産量的影響,産量大,賣得便宜,産量小,賣得就貴一些。
5月中旬正是海南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往年當地的批發價格隻有二三塊一斤,而今年的荔枝批發價則漲到了7塊一斤,價格翻了1.5倍。
本地水果還沒成熟上市,外地水果又減了産,以往這種情況也有,批發商們解決的辦法,是用進口水果填補空白。
但今年,進口水果量也在銳減。
洪良剛指着一箱澳洲的橙子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往年這樣的橙子占到了當季橙子總銷量的40%,但現在,他們幾乎進不到這些橙子。
不僅是橙子,其他進口水果也一樣。在洪良剛的批發點,往年進口的水果銷量占到了總銷量的30%,如今銳減至10%。
這個季節的進口水果産地,以東南亞為主。去年15斤一箱200塊的山竹,今年賣到了450塊;去年30斤一箱均價400塊左右的榴蓮,今年直接賣到了800塊。
疫情影響運輸時間
進口水果貨運成本普漲10倍
稀缺讓水果的價格變高,運輸成本的增加,又給上漲的價格添了一把火。
據陳英估算,往年一車妃子笑的運費是9000塊,今年變成了1萬2。受今年本土疫情的影響,貨車司機的通行沒有往年順暢,運費也就自然而然上漲了。
貨車司機劉本(化名)拉着一車進口的香蕉進入杭州果品批發市場,他的車上貼着封條,人沒法下車,需要批發的店家自己找裝卸工卸貨。
“我昨天來過一次了,他們說我和貨的核酸都過期了,得重新做。”劉本的這批香蕉是從甯波的港口運過來的,原本這段路程隻需要三四個小時,如今則需要3天。
進口的水果需要經由海關的檢查、消殺和核酸檢測幾道關卡,光是海關這裡,就要等上一天。貨到了高速公路卡口,劉本要把駕駛證押在工作人員那,“因為規定了從哪個高速路口下,就必須從哪個高速路口回。”
到了市場,人和貨都需要憑24小時的核酸才能進。劉本又把車開去了杭州仁和檢測站,給香蕉做了核酸。因為不熟悉杭州的情況,劉本又花了20塊錢打滴滴去醫院做了核酸,等報告出來,又過去了一天。
劉本算了一筆賬,從甯波到杭州大概要用140升油,今年油價上漲,他也隻能自己承擔,加上過路費336元,來回要672元。扣除這些成本,自己跑一趟車隻能賺500到600元,并不劃算。“像食品這一類的貨我們都不願意拉,因為要進行消殺之類的,特别麻煩。”劉本說。
疫情讓市場和市場之間的貨物不能随意流通調動。“我們現在的每一批果子都有溯源碼,隻能從産地直發,不能調貨。以前我們會看價格,比如嘉興市場的貨便宜一點,我們就會從嘉興調,現在都不允許了。”洪氏果業的批發商老闆飛哥(化名)說。
飛哥主要做精品水果批發,他大部分的進口水果貨源都在上海的碼頭。上海因疫情貨運困難,進口水果都轉運到了廣州的碼頭,這對杭州市場而言又增加了運輸成本。
進口水果數量今年銳減,最主要的是受國際疫情的影響。
“我看做進口水果這一塊的很多同行都在說,進口水果的運費普遍漲了10倍。”飛哥說,“而我們主要進口水果果源的東南亞等國,汽運路線幾乎全部關停,隻留有海運路線。這些水果停留在貨船上的時間增加,導緻品質也有所下降。”
陳英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新聞記者,她做東南亞進口榴蓮的水果商朋友,今年大部分都不做了,還有一部分人做起了直播銷售,免去中間的種種環節。
對于批發商來說,今年最主要的進貨策略是“求穩”。飛哥已經減少了囤貨,因為不确定的疫情變化,導緻水果随時可能報廢,而這些最後都會被折算進批發價裡。
門店房租人力成本因素疊加
本地水果上市價格會下調
批發價格的上漲,讓水果店店面的價簽幾乎每天一換。
“最近确實有不少顧客向我們抱怨水果變貴了。”華夏果業的一名店員小吳指了指正對着店門口的妃子笑,這是剛進來的荔枝,售價25.8塊一斤。
大部分顧客對于價格還是敏感的,所以,盡管水果漲了價,營業額并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華夏果業的老闆孫立應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自己三家門店的營業額都隻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客流量也少了很多。
孫立應做水果門店已經7年,如今在杭州有3家門店。最老的1号店房租從5萬一年漲到了17.8萬一年,并以5%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店内雇傭的人力成本更是占到了總支出的60%。孫立應覺得相比于這些,水果的價格反而漲得是最慢的。
2020年,孫立應的門店享受了政府房租減免政策,免3個月房租再減半3個月房租,讓他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今年疫情形勢複雜,上個月他的兩家門店因疫情防控需要關停,損失了一些水果。“能活下去就好。”孫立應說。
不過,疫情也讓蘋果、梨、香蕉等耐儲存的水果銷量增加,這些水果的價格相對也比較穩定。
很多人關心水果價格什麼時候會有所回落。
“等本地的桃子等上市,價格還會有所回落的。”洪良剛說,本地水果産量上來了,水果的批發價格就會很快往下掉,零售門店的價格自然也會下調。
現在的情況隻是暫時的,以西瓜為例,4月的時候,西瓜稀缺,批發價一度漲到了9塊一斤,但随着5月本地瓜逐漸開始成熟上市,西瓜的價格也掉到了2塊一斤。
“這也說不準的,一天一個價。”杭州果品批發市場一位賣了7年西瓜的攤主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