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顧這些機器的人大多都是司機,其中并無盲人。
實際上,取款機制造商必須給普通的街頭取款機裝配帶點字盲文的小鍵盤,因此,所有機器都造成一個樣子,成本更低廉。要不然的話,就要把兩類機器分開,保證合适的機器安裝到合适的地方。倘若點字盲文給看得見的用戶造成了麻煩,那費這麼大功夫也算物有所值,但它們并不礙事。
現實中有很多我們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比如:
舉這些例子,并不僅僅是就事論事,而是要告訴你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這些現象,都是日常的凡人小事。用來解釋這些現象的理論工具是微觀經濟學。
比方說本文開頭的故事,可以看做導言,它介紹微觀經濟學中兩個最核心的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如果一開始就講經濟學原理,你一定會感到枯燥,但從這些你每天都見到,但從未問為什麼的現象入手,你一定興趣盎然,不得不讀下去。而且讀完之後你有醍醐灌頂之感,對經濟學的原理了解了,也知道如何用這些原理去解釋更多的現象,這時你就會成為經濟學的“粉絲”。在這種愉悅而輕松的閱讀中你掌握了經濟學看似深奧的原理,認識世界的水平提高了,決策也會更加理性。
你可以說,靠着打折,有一些本來并不會買的顧客會下決心買,于是商家賣出了額外的份數。當然,商家要面對的挑戰,是防止願意按标價付款的買家用大幅折扣價買下商品。你可以向朋友描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1月份的大減價給買家設了兩道門檻。
你解釋說,這些門檻有效,是因為願意跳過這些門檻的人,要不是碰到大幅打折,本來一年裡根本就不會買床單,至少不會一買就買很多套。
你回答,那些時間機會成本高的人,往往覺得跳門檻太麻煩。比方說比爾·蓋茨夫婦倆想要在6月多買幾條毛巾,他們可不會等到1月才買。這種人一般會按标價付款。
你會給出一個類似的解釋。時間機會成本低的人,一般沒有折扣就不會買。而正是這些人,尤其願意花時間寄回優惠券,耐心地等着6個月之後廠商寄回的折扣支票。我媽媽就是一個對價格特别敏感的顧客,她總是這麼做。如果你也這麼做,那麼你多半也是個對價格高度敏感的顧客。
可要是你從來沒費心把優惠券寄給廠商,那你恐怕對價格并不敏感。商家不會想着給你折扣,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折扣你也願意買他們的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