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除去賦予表面的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幹燥,再“發汗”,反複數次至現皺紋、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幹,将其稱為“茯苓個”或将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幹,分别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茯苓氣微、味淡、沁脾,無雜味,茯苓具有甯心、健脾、利尿的功效。
茯苓主要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主産于安徽、雲南 、湖北。
但是面對琳琅滿目的“茯苓”我們又将如何辨别真假呢?泡水法:真茯苓用清水浸泡後保持原狀,不溶于水,假茯苓用水泡後化成顆粒狀或者是粉狀溶于水;水煮法:冷水加茯苓文火煮幹,真茯苓不會煮糊,假茯苓會煮成漿。
需注意:食用茯苓後不能與茶同飲,也不能用鐵容器泡土茯苓;陰虛火旺者忌服;茯苓服用後飲食方面禁油膩、生冷、魚腥制品。
茯苓的日常做法為:茯苓紅豆蓮子湯、茯苓陳皮姜汁茶、茯苓薏米粥。
今天關于茯苓的介紹久告一段落了,鑒别真假茯苓的方法你學會了嗎?點擊關注小編,帶你了解更多好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