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熱米飯的米經過處理了嗎?自熱米飯作為方便速食近幾年廣受消費者歡迎近期媒體報道自熱米飯使用的不是天然大米,而是經加工重組成的“人造大米”,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自熱米飯的米經過處理了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自熱米飯作為方便速食近幾年廣受消費者歡迎。近期媒體報道自熱米飯使用的不是天然大米,而是經加工重組成的“人造大米”。
新京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自熱米飯中的“大米”有不同種類。從米包配料表來看,有的隻有大米、水;有的添加有澱粉,以及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等食品添加劑。
多位食品專家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除部分采用傳統蒸熟加烘幹工藝的産品外,多數自熱米飯中的“大米”是天然大米經碾碎後重新組合而成。在大米加工行業,這種經加工重組而成的“米”被稱作“工程米”“工程米粒”或“複合米”。
至于這種米的營養健康問題,目前尚存在争議。有專家認為沒營養,建議少吃。也有多位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複合米”在加工碾碎過程中不會破壞大米的營養,對健康沒有什麼影響。
一問:自熱米的配料是什麼?
據錢江晚報近日報道,在對部分自熱米飯産品使用的“大米”進行檢測實驗時發現,電子顯微鏡下,大米原有的澱粉結構被破壞。檢測認為,自熱米飯中的“大米”不是天然大米,是用澱粉重組加工制成的“人造大米”。
為了進一步了解自熱米飯中的“大米”成分,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及便利店發現,各品牌自熱米飯米包的配料各有不同,但大多使用了天然大米、水、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等食品添加劑。
其中,物美多點崇文門店銷售的海底撈紅燒牛肉自熱米飯,外包裝上标注的米包配料為大米、水、單,雙甘油脂肪酸酯。另一款自嗨鍋廣式香腸煲仔飯,米包配料為大米、水、食用玉米澱粉、食用鹽、魔芋精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氫鈣。
北京七鮮生活九龍山店售賣的一款莫小仙川香臘肉自熱米飯。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七鮮生活九龍山店售賣的一款莫小仙川香臘肉自熱米飯,米包配料表中是大米、食用玉米澱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氫鈣。而便利蜂富貴園店一款紫山到飯點自熱米海南雞肉飯(320g)米包配料隻有大米、水。
在電商平台,新京報記者查詢多個自熱米飯品牌旗艦店發現,米包的配料表也多為大米、水、玉米澱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氫鈣等。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市面在售的自熱米飯産品中,米包的配料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米包原料隻有大米、水;第二類米包原料除大米、水外,還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氫鈣、魔芋精粉等食品添加劑。
二問:自熱米究竟怎麼制成的?
這兩種米包有何區别?食品科普作家雲無心告訴向新京報記者,市面上自熱米飯所用的“大米”都是天然大米經過熟化工藝制作而成的。上述第一類米包是用了一種熟化工藝,将天然大米蒸熟之後曬幹;第二類是将天然大米碾碎,加入可食用添加劑等原料重組再造而成。
中國糧油學會大米加工領域專家也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從加工工藝來看,自熱米飯所用的米飯包分為“(複水型)幹燥米飯”和“濕米飯”兩大類,各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用大米加水蒸煮後,将其耙松、幹燥即成為(複水型)幹燥米飯粒;不經過幹燥的就是“濕米飯”。第二種是将大米等原料(根據産品設計,适量加入玉米、薯類、豆類、荞麥等雜糧)經過粉碎、擠壓熟化成型米飯顆粒,幹燥後制作成(複水型)幹燥複合米飯粒;不經過幹燥處理的是“濕複合米飯”。
這種經過粉碎、擠壓熟化而成的“大米”應該如何定義?新京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目前對其尚無統一稱謂。
上述糧油學會大米加工專家表示,在大米加工行業,經過擠壓熟化工藝制作而成的“米飯粒”一般叫作“工程米飯粒”或“複合米”,是天然大米的熟化制品。“米飯顆粒還可以加一些‘花色’,比如添加豆類等,這就形成了一種複合型食品,因此也可叫'複合米'。”
對于配料表顯示加入的單,雙甘油脂肪酸酯,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教授李再貴說,在“複合米”制作過程中,米粒在擠壓成型時容易出現毛刺等不光滑現象,單,雙甘油脂肪酸酯能讓成品的外表更光滑。
三問:為什麼要使用“複合米”?
為何自熱米飯産品不直接使用天然大米,而是對大米進行再加工呢?
“自熱米飯幾分鐘就可以搞定,比較方便,而煮米飯一般也得半個小時以上才能熟。”李再貴對新京報記者說,自熱米飯用的米屬于澱粉凝膠類産品,在溫度高的時候比較軟,但米飯涼後硬度顯著增加,與普通大米飯的差異更加明顯。自熱米飯有加熱包,可以對“米”制熱和保溫,口感在短時間内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給消費者更好的感受,有利于其推廣。企業加工幹燥米飯和複合米飯都需要經過一個比較複雜的工序,兩者成本不會差異太大,企業生産複合米飯型自熱米飯更多地可能是考慮到食物的多樣化、個性化。
7月26日,自嗨鍋創始人蔡紅亮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目前自熱米飯行業大部分品牌采用的都是“複合米”,或者将這類原料稱之為“小年糕”更合适。如果直接用天然大米,以加熱包的熱量很難将其做熟,因此企業大都會根據自己的産品需求将大米、糯米等原料打碎,然後壓成條再切成顆粒。
開小竈天貓旗艦店客服也向新京報記者稱,正常情況下大米無法用加熱包煮熟,所以自熱産品中的大米是經過熟化工藝處理後包裝的。
四問:“複合米”營養健康嗎?
自熱米飯中普遍使用的再加工大米是否健康有營養?這一問題存在争議。
浙江大學營養學教授沈立榮在錢江晚報的報道中介紹,自熱米飯屬于預制菜範疇,預制菜目前還沒有國家标準,隻有地方和企業标準,雖然實驗抽檢的自熱米飯衛生狀況尚可,但為了大家的營養和健康着想,這類食品建議還是盡量少吃。
也有網友認為,“沒有确鑿證據證明對身體健康有害,為何建議少吃”“隻是想要方便快捷填飽肚子”。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教授李再貴則認為,天然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少量蛋白質,在粉碎等加工過程中不會破壞大米的營養,隻是失去了天然大米原有的風味,但對身體健康不會有影響。如果再添加一些其它原料,比如魔芋精粉等膳食纖維,反而會讓最終的“複合米”營養更全面一些。
中國糧油學會大米加工領域專家還表示,從營養角度看,一般大米營養單純,其中70%-80%的成分是澱粉,少量的是蛋白質,但微量元素含量較低。如果在生産過程中加進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雜糧等其他原料,營養更加全面。
新京報記者查看一些主要自熱米飯的配料表,目前暫不能确認是否額外添加了微量元素等,但确實有一些自熱米飯産品的方便米包加了魔芋精粉。
自嗨鍋創始人蔡紅亮對新京報記者介紹,主食類産品是有國家标準的,不允許添加标準之外的東西,但可以加一些五谷雜糧,不過目前沒有企業這麼做。
五問:自熱米飯不标注制作工藝違法嗎?
盡管多數自熱米飯使用的是“複合米”,新京報記者在探訪中發現,目前沒有産品在包裝上明确标注“複合米”“再加工米”等字樣,大多标注為“方便米飯”“米飯包”“方便米包”等,同時在配料表中标注“米包”的原料。
有業内人士建議,商家在産品包裝中應該标注用的是天然大米還是“複合米”,并在配料表中标清原料,這樣可以讓消費者消費得更明明白白。也有消費者稱,應該明确标注是否使用了經過再加工的“米”,不然會以為是天然大米。
在雲無心看來,目前先要确定這種再加工大米的具體定義,有一個标準的名字,然後才能将其标注出來。“在标簽法規沒有明确标示的情況下,廠家自主标注,隻要标注内容不造成誤導就可以。”
在法律層面,不标注“複合米”“再加工米”是否違法?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鐘蘭告訴新京報記者,消費産品要平衡商業自由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如果産品在配料表中标注出了具體的成分,制作工藝不寫并不存在過錯,也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王子揚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