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盡其才天地寬

人盡其才天地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02 19:27:38

人盡其才天地寬(欲成人)1

來源:正心正舉公衆号

文丨南鸢

人盡其才天地寬(欲成人)2

如果你跟一個人比賽射箭,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對方勝了,而你輸了,這個時候你會作何表現?

如果把這次射箭視作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次的考試、比賽、選拔,你的表現又是怎麼樣的?

當自己輸了,很多人會想,這次運氣真差、這次題太難,裁判不公平、對手太奸詐,肯定有暗箱操作……甚至,你可能會認為,是那天天氣不好……

如果我們将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開,而轉向對方,我們能否為他人的成功心生歡喜?

古語有言,君子有成人之美。

這不是一句高尚的道德宣言,而是一種理性的人生選擇。它也不是一種必然的功利選擇,而是一種應然的自然法則。即我們“應該”這麼做,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隻有成全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人盡其才天地寬(欲成人)3

一、“成人”先要“成己”

但是,要如何成人?“成”即是成就、成全。更多的人是願意成全别人、幫助别人的,即使我們并不從中獲取什麼。

但是一個願意付出的人,首先自己是富足的,如此你才會有所施。同樣,一個人越是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存在,也就越能深刻地理解他人的存在。所以,一個人在“成人”之前必是要先“成己”。

如何“成己”?就是不斷地精進。

這種精進,小到工作學習,大到修行明道。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成己是率先要做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

正如“挾太山以超北海”我們做不到,但是為老人折枝卻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對一個普通人來講,将自己的分内事做到最好,在獨處時做到不自欺,并在每一次遇到困難障礙時,能夠不退縮不避讓。在與人交往時,不虛僞不逢迎不屈下。對世界萬物,永遠保持好奇心,持有敬畏心,不驕矜,亦不卑下。這也算是“成己”“成人”了。

這些,看似人人都能做到,但難在能事事做到。但好在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志存高遠,以書為徑,看遍人情世事;有的人背包走天下,唯覺親身體驗是最真;有的人熱愛拼搏,所謂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有的人一生隻居一隅,隻求平平淡淡、事少心安……

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來成就自己。更多的時候“成己”是一種現世的修行,是一種自我的超越,是一種存在的自我證明。

人盡其才天地寬(欲成人)4

二、“成己”的基本途徑

成己,有兩個基本途徑。

首要的是要做到“誠”。

成人、成己、成物見之于《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的本義就是真誠。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内心,真誠地對待他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麼、應該去做什麼,一個人又如何成就自己?

人之所以能成人、成物,在于自己心中有“誠”,才能“思誠”,也才能“誠之”。否則,“不誠無物”。這種“誠”在儒家學者看來是一片“綿綿若存”的真摯情感,是希望人好我好的殷切期望。

誠實面對自己,自己的内心不是空無一物,不是隻看見了一間空房。人的内心有“仁義禮智信”,同時也有欲望湧動。人有成人之美德,亦有“貪嗔癡慢疑之私欲”。

而我們要做的是用内心的美德對抗一切随時可能滋生的私欲妄想。在正常的生活中,一個人會很自然地讓自己感到舒适,并且人人都可以選擇讓自己幸福的生活方式。當人在面對真實自己的時候,即是作為人的存在的時候,應該要先脫離社會人中的幸福抑或痛苦的被定義的人。而隻在當下的境況,将自己置于“人”“我”的概念中,去克服生存困境,去面對真實的欲望。人的生存困境與人的欲望,裹挾着人向前進。但人們被裹挾而不自知,反過來說,我們對我們的幸福與痛苦知之甚少。

“困境”就像是一個人“成己”路途上通關要打的怪獸,但實則許多人是逃避它的,而一旦逃避,也就沒有做到“誠”。

“欲望”是“成己”行徑上纏繞人身的荊棘藤蔓,但很多人任其滋生,還将其視為自然。這也是抛棄了最本真的“誠”。

“不誠無物”,“誠”不是任何物,卻能生成人與物,也能将獨立的個人與他人的世界、萬事萬物相連接,“誠”能生成一切的存在。

人盡其才天地寬(欲成人)5

其二,要“反求諸己”。

“誠”如何“成己”、“成人”,也是孟子所說的“反身而誠”,由“思誠”而“誠之”,從己身向外的層層外推。

成人之先,應成己,而成己又必須通過成人實現,從邏輯上而言,又無先後之分。

正如有哲學家說的,一滴水(衆漚)隻有在大海中才能實現自己為水的價值。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頭射箭的問題上,這個問題其實是孟子提出來的,孟子對此的回答是: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醜上》)

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一樣,要先正好步,身體要穩,然後再拉弓發箭。如此,還不中,也不應該怨恨那些射中了的人,而應該“反求諸己”,在技藝上不斷精進,超越自己,争取下次射中。這才是正确的成己的方法途徑。

三、從“成物”到“成人”

關于成物,《中庸》中有言:誠者,非自成己而已矣。所以成物也。

人在成己成人的過程,同樣要克服客觀環境的影響,将其創造成更合乎人性的生存環境,否則,成己、成物就隻是抽象的概念,必将行不通。

除此之外,成物在某種程度上,即讓“物”成其為最佳的“物”的狀态。

在哲學課堂上,有一個為人熟知的課堂案例:

一個水杯,握在人的手上、拿起來飲水的時候才成其為水杯。這也是它自身的本性,一旦,将它舉起來擲向某一個人,它就不成其為水杯,而是兇器。這就改變了水杯之固有本性,此刻,它已脫離水杯之性,也就不成為原有之物。

人盡其才天地寬(欲成人)6

這是狹義上地理解“成物”,但我們可以将這種案例适用于很多地方,就可以理解“成人”的重要性。

一個人天生寡言喜靜,卻因生活所迫,在路上吆喝買賣,這也就戕害了他的本性。而一個人靈活好動,創造力極強,卻被關在屋内打字、編程,不得自由,這對他來說也不是好的“成己”的生存方式了。

所以,我們通過成己、成人、成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所求,也能以一顆仁愛之心觀察世間的萬事萬物。由原來被動的客體轉為主動的主體,調動自身的能動性,并在成己成人的過程,更新主體性,一個人的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也在于此。

唯有将成己、成人、成物結為一體,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中庸》所言的: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文章版權歸本平台所有 轉載請聯系“正心正舉”

本文由正心正舉研究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