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鄉村青年創客空間”體驗VR遊戲。 袁昕 攝
中新網江西彭澤10月10日電 題:紅土地上振興路:新農人“歸園田居”築夢記
作者 黃裳 王華 袁昕
秋日午後,辦公室内持續響起鍵盤的敲擊聲,汪敏坐在電腦前忙碌着處理業務。一絲涼風拂過耳畔,送來數聲雞鳴。她轉過頭望向窗外的一片翠綠,深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這裡是江西彭澤縣芙蓉墩鎮湖西村許家壩,汪敏工作的辦公室設在村裡有着240年曆史的古宅裡,現代化的辦公設備,與古樸滄桑的老宅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一種“穿越”的錯覺。
主播在“鄉村青年創客空間”直播帶貨當地農産品。 袁昕 攝
一年前,汪敏和同事們在深圳工作,擡眼望去周邊盡是鋼筋水泥建築,後來公司搬到鄉村,回歸故鄉田園。“在大城市上班比較壓抑,節奏感強,在這裡工作,簡直是一邊工作一邊玩,很放松,我們都很喜歡這裡的環境,也很享受這種慢節奏生活。”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1600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從彭澤挂冠而去“歸園田居”,成就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千年之後,一群年輕人從大城市歸來,在這片土地上描繪新的田園詩意。
2021年8月,7位年輕人将辦公室設立在湖西村許家壩,将公司取名為“江西振田興園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期望用互聯網智能科技力量,幫助故鄉發展田園經濟,改變鄉村面貌。
公司租用了村裡22幢房屋,投入240餘萬元,進行房屋修繕和綠化改造,建起“鄉村青年創客空間”,成立助農直播中心,以直播方式銷售本地土特産。
“我們去年9月20日開播,當年實現網絡直播銷售額150萬元,今年預計實現銷售額450萬元。”公司負責人韓雲華表示,公司邀請網紅入駐“鄉村直播間”,通過電商平台帶動彭澤鲫魚、酒糟魚、茶油、豆粑、瓜簍子等本地農産品銷售,綠色産品在直播間深受客戶歡迎。
“鄉村青年創客空間”除了網絡直播間,還設有“老班長”酒館、自助燒烤攤、VR體驗館、鄉村振興大講堂以及鄉村卡拉OK、露天電影、黃梅戲等休閑、文化、娛樂設施和豐富多彩的節目,為鄉村帶來新的生活氣息。
“老班長”酒館的主人韓結華是位退伍軍人,這個鄉村酒館每天晚上都非常熱鬧,前來消費的大多是城裡的年輕人。“我們通過抖音平台宣傳,吸引城裡人來感受鄉村氣息,有不少企業、單位來這裡搞團建,我們平均每天酒水營業額有2000多元,餐飲營業額2700元,另外還有三幢民宿,讓大家體驗閑适的村居生活。”韓結華說。
湖西村是彭澤縣人大常委會鄉村振興聯系點,彭澤縣人大常委會引導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在代表中培育一批農民貼心人、農産品代言人、“五大振興”帶頭人,形成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參與格局。彭澤縣文藝界人大代表也為湖西村的群衆送上了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用文藝為鄉村振興賦能。
湖西村打造的鄉村青年創客空間,已成為鄉村文化升級和鄉村産業振興的一個樣本。彭澤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江表示,當地利用清代許氏父子翰林的故裡,改造曆史建築,提升文體品味,美化周邊環境,打造創客街區,建好了翰林戲台、芳湖漁唱、文化廣場、電影博物館等多個文化景觀點,既為鄉村帶來環境上的改變,也豐富了農村群衆的精神生活,更增加了群衆的收入。
湖西村的舊房子被開發利用,村民可以得到房屋租金,熱鬧的酒館、燒烤攤,為村民提供月薪2000元至4000元的服務就業崗位,燒烤所用的雞鴨、蔬菜、幹菜也都從村民家購買,為農産品找到了家門口的銷路。
為增加村集體收入,江西振田興園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租用村裡500畝土地種植中草藥,村民既可拿到土地租金,也可以獲得每天130元的務工收入,這一項産業為村民提供了30多個勞動崗位,也将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
“我們帶領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要成為新時代的新農人,帶動村民發展緻富。”公司負責人韓雲華表示,家鄉不再是“田園将蕪”的田野,而是充滿希望的熱土,“新農人”帶來新的創意和科技,用好電商平台提高鄉鄰的農産品收益,建好文化平台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文藝小鎮。
夕陽西下,汪敏在辦公室内剛忙完手上的工作,隔壁的李奶奶前來串門,給大家送來新鮮的瓜果蔬菜,讓衆人一掃疲倦,倍感溫暖。在這個充滿新詩意的田園鄉村,人們正在用新的方式“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在新的時代一同築夢鄉村,和美共融。(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