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2年是中國農曆虎年。虎,俗稱“老虎”,一種起源于亞洲的大型食肉類貓科動物,力大敏捷,性兇猛,位居食物鍊頂端,素有“百獸之王”的美譽。
早在上百萬年前,虎就同中華先民生存在一起。因其特有的王者風範、華麗美感和不怒自威的震懾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虎自古被視為象征勇氣、力量以及财富的瑞獸,也是扶正鎮邪的保護神。千百年來,國人素仰虎的勇猛、威儀,崇虎、尊虎,将虎列入“十二生肖”,并将虎的形象傾注于服裝服飾、建築裝飾、飲食器具、文物藝術品等諸多生活元素之中,用以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虎年新春,中國文物報社聯合各地近50家文博機構,衆籌數百幅與虎相關的文物,标本、藝術品圖片,集結成生肖文物圖片聯展,走進博物館,社區,鄉村、校園,與廣大群衆共賀新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期盼全國人民虎年行虎運,如虎添翼,虎虎生福。祈願偉大祖國虎歲盈虎力、展虎勇,虎嘯鳳生,龍騰雲起!
神山雙頭虎
神山雙頭虎是用黃布制作的一種立體布老虎,其制作技藝在臨汾浮山縣已經流傳數百年,虎身虎首用傳統刺繡工藝制作,繡出眉眼及頭部花紋,此虎沒有虎尾,一個虎身兩個虎頭,故而取名神山雙頭虎。
浮山習俗,娃娃滿月這天由舅家送來雙頭布老虎,主要是圖個喜慶吉祥,意在驅邪保安,祝福小娃娃生龍活虎,百病不生,健康成長。舅家送來的布老虎也是娃娃最好的玩具,放在炕頭上,小娃子能看能騎能耍,美觀結實漂亮,寄托着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平陽印染布藝
平陽印染源于古老的捺印工藝,唐、宋時期稱“藥斑布”,明、清時期稱“澆花布”。采用植物和礦物顔料,題材圖案多為花草、吉祥物等。平陽印染采用的是套色印染工藝,需要把事先設計好的圖樣采用陰刻的形式,刻制在經過處理過的紙闆上,這種印染工藝的關鍵就是要設計出多處重疊、相間合理的套色印版,再通過顔料的運用和配制,使得印染圖案色色相套,互相映襯,使色彩出現深淺層次,達到近似渲染的效果。平陽印染廣泛應用于包袱、被面、頭巾、門簾等民間日常用品,是臨汾民間最為傳統的手工技藝之一,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平陽印染挂曆
平陽印染挂曆
平陽印染虎形包。
上圖平陽印染工藝虎頭背包
平陽剪紙
平陽剪紙藝術源遠流長,代代相傳,最具代表的浮山剪紙是我國剪紙藝園中常開不敗的一支山花,作品題材包括人物、花卉、走獸、飛禽、山川樓閣、民間故事等,風格質樸粗犷、樸茂并美,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作品遠銷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85年山西省文化廳授予臨汾市浮山縣“剪紙藝術之鄉”稱号;1993年文化部授予浮山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号。
平陽磚雕
平陽磚雕源于魏晉,興于兩宋,盛于明清,最具代表的牛席村張家磚雕為典型的北派磚雕技藝,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圓雕,其作品在業界影響頗大,在暢銷本地的同時,亦旺銷全國,北京、上海、蘇州、廣州、珠海、汕頭、西安、景德鎮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園林、小區、廟宇、酒店都可見到張家磚雕的蹤迹。其作品已經載人張道一、唐家路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磚雕》一書。
平陽木版年畫
平陽木版年畫始于隋唐,興于宋金,盛于元明清,是集題材、線條、色彩與木版雕刻為一體的傳統美術作品,其題材内容主要以民情風俗、神話傳說、花卉人物、魚蟲鳥獸等為主,它不受自然現象、客觀事物的約束,而是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注重人物傳神、寓意象征,畫面完整、主題突出、造型誇張、形象生動,色彩明快,給人以豪放、灑脫的感覺,寄托了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問往和追求,是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
麥稈畫《虎嘯》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蒲縣亢秀奎老師所作麥稈畫《虎嘯》高3米,寬2米,“筆鋒”細膩,線條流暢,張弛有度,絲絲相扣,生動的表現出上山猛
虎雄姿矯健,嘯傲山林的王者之風,寓意虎年吉祥,福運無疆,前途無量,家國安康。
器具中的虎形文化
鑄銅鞋
三獸罐。
虎型燈盞座
在古代還有很多用虎形表示的器具。比如說虎形的枕頭,刻着虎形花紋的銅鏡, 兵器上的虎形花紋,首戶門上的門環 等等
攝影:杜洪閩 文/來自于展覽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