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常年離家,她在外公外婆身邊長成懂事的小大人。中考結束,她放棄就讀本地最好高中的機會,隻為留在外婆身邊照顧她。大學錄取通知書打開新生活的大門,但在李秋語心裡,最重要的,永遠是身後那個家。5歲時父母離異,成為留守兒童的她考上縣城初中李秋語原名不叫李秋語,是讀小學時改的名字,跟随母姓。因為在她5歲時,父母離異,她由母親撫養。李秋語的家位于四川廣元蒼溪縣喚馬鎮金剛村,父母離異後,母親李欣桐為了養家糊口,隻能外出打工,李秋語則由外公外婆照顧,她成為了一名留守兒童。
雖然年幼,但李秋語從小懂事。那時,母親在外打工,基本上過年時才回家,外公尚能繼續幹活,也在工地上打工,補貼家用,家裡常年隻有李秋語和外婆兩人。從小,掃地、煮飯、喂雞喂鴨等家務活,李秋語樣樣都會,大一點時,還能幫外婆一起幹農活。在當地村民眼中,李秋語俨然一個小大人模樣。李秋語深知母親的不易,雖然一年隻能見面幾天或者十多天,但她會在母親休息時,打電話和母親聊聊天。而且,李秋語從小就知道,知識能改變命運,因此她一直努力學習,小學時,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李秋語小學畢業,她成功考上了蒼溪實驗中學。此時,李秋語和母親面臨着選擇,是選擇離家近的鄉鎮初中,還是到離家30多公裡外的縣城。不過,當這一選擇出現時,李秋語的媽媽李欣桐毫不猶豫選擇了縣城的初中。“再苦再累,不能苦了孩子。要讓孩子以後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到更好的地方去。選擇縣城初中,還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見識。”8月9日,在樂山打工的李欣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讀初中期間,孩子在學校住校,周末時回老家,“她從小就有很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不用擔心,初中時成績也一直在前列。”本可去最好高中,卻為照顧外婆選擇放棄生活的再次改變,來自于2019年年初,那時李秋語正在讀初三。那個冬天的一天早晨,李秋語的外婆在山上砍柴時,由于道路結冰較滑,已經60多歲的老人不慎摔傷,導緻右臂骨折。李欣桐得知消息後,從打工的外省趕回了家,老人也送往蒼溪縣城的醫院治療。住院的那半個月,李秋語也會在周末趕到醫院,幫助母親照顧外婆。因為上了年紀,雖然骨折加了鋼闆治療好了,但醫生囑咐,不能再幹重活。2019年夏季,李秋語初中畢業,成功考上了蒼溪最好的高中。但是,在她得知該校不能走讀後,繼續選擇了蒼溪實驗中學。“外婆不能幹農活了,把她留在老家,她又閑不住,所以我媽媽就在縣城租房,我和外婆一起生活。白天時,外婆在家煮飯,晚上下晚自習後,我回家洗衣服、拖地,幫外婆做家務。”她還曾替外婆去紅白事上洗碗,掙錢補貼家用,雙手皮膚都因為洗碗變得很差,但她沒有怨言。
李秋語和外婆高三時,她和同學們都全力拼搏,但因為基礎差,一診二診三診都未過本科線,但老師依然給予她鼓勵與溫暖,最終高考逆鋒起筆,高考成績順利上了二本線。8月4日,李秋語通過網絡查詢到自己被蘭州信息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錄取後,第一時間将好消息告知了年邁的外公外婆和在外打工的母親。現在,李秋語已和外婆退租,回到了老家。對于未來規劃,李秋語表示,自己将在大學期間勤工儉學,減輕母親負擔,以後再争取考研,用更好的發展回報母親和外公外婆。
「正能量說」從5歲開始,她在母親和外公外婆的羽翼下長大。長輩的艱辛和不易,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分擔在行動裡。掃地、洗衣、做飯、照顧外婆……點點滴滴,都是愛的回音。生活很難,但希望總在前方。阿裡公益天天正能量決定聯合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為李秋語頒發一萬元勵志學子追夢獎學金
今天所有吃過的苦,都會變成明天的甜。秋語,加油!
天天正能量綜合自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