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隐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隐則潛伏于波濤之内。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一、祖龍
混沌中孕育出的神獸,争霸天下,屠戮異族。祖龍誕生出統領鱗甲類生物、執掌海洋的龍族,并在道教經典中也有着關于五帝龍王、海真龍王、龍祖大帝等神話傳說的龍族的始祖。野心勃勃的祖龍因挑起大戰,生靈塗炭,故天降懲罰,因殺伐太重、被囚禁在昆侖山下的龍泉洞内,這一時期,因道教元始天尊年号稱為龍漢,故稱龍漢大劫。(這方便也是有歧義的存在)
《正統道藏·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解》:“龍漢元年乃祖劫也。龍取其變,漢取其大。天地未形,一氣遊旋于太空,蜿蜓其體,變化無常,構靈結精。天真皇人見其劫開,名之曰龍漢。所以《神變經》載三皇皆龍身人首。劫初有龍祖大帝,又有龍祖之星,三十二天有龍變梵度天帝,皆此義也
圖片來自網絡
二、燭龍
燭龍,又名燭陰、燭九陰,号稱玄水真神。他睜開眼睛便是白晝,閉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氣便是寒冬,一呼氣便是炎夏,因為他的存在西北世界才有晝夜和四季。
據《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在無䏿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三、應龍
應龍,全稱應時之龍、應德之龍,其名為吉,亦名庚辰,即黃龍、飛龍,是古代神話中一種有翼的創世龍神,也是中國傳統中的四大神龍之一。
據《山海經 ·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所謂應龍者,當為黃帝之功臣。亦為禹之功臣,應龍遊景雲,馭六氣,乘萬變,朱衣戴纓。”
應龍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生有翼翅的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是黃帝手下最厲害的大将,軒轅黃帝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之野,正是應龍斬殺了蚩尤與誇父,讓黃帝取得了勝利,後來又助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遇無支祁受挫,諸神皆不敵,唯有應龍獨力戰勝無支祁,桐柏君向應龍求情,才留下無支祁一命。期間應龍以尾畫地開長江,助禹治洪水救黎民;力開龍門,使水族、蛇、虺有進升化龍之機。
四、青龍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古代法力無邊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以青龍為“四大天神”之首。是上古神獸,東方之神靈。
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青龍所居,不可背之。
青龍作為祖龍的嫡系子孫。龍漢大劫後,天地不穩,需四種天生神聖鎮壓四極,青龍為保龍族氣運,成為鎮壓天地四極的四大神獸之首。後成為東方青帝,是東海龍王的祖先。
五、黑龍
圖片來源網絡
黑龍是北方黑帝黑龍王,北海龍王的祖先,它通體黝黑形貌兇惡,戰鬥力非常兇猛。
《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娲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
#上古五大神龍介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