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詩|腹有詩書氣自華
家書,自古以來便飽含了中國人最隐秘卻又最深沉的感情,是刻在骨子裡的DNA。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裡題”是邊塞詩人岑參對親人的濃濃思念,“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旅途詩人王灣度對親人的親切問候,“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别語,隻道早還鄉”是詩人袁凱對親人的情深意長,杜甫一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千古傳誦。
家是我們的心靈港灣,家書承載着親人間深深的依戀和血濃于水的牽挂。今天,我們來賞析杜甫的這首《春望》,堪稱句句經典的名篇佳作。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代詩人杜甫
【注釋】
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
破:陷落。
草木深:草木茂盛,暗指人煙稀少。
濺淚:流淚。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裡指安史之亂的戰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指整個春天。
抵:值,相當。
搔:用手指輕輕地抓着。
渾:簡直。
欲:想,要,就要。
不勝:不能承受。
簪:一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發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釋義】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隻有山河依舊,長安城裡的春草也無情地肆意生長。
時局頹勢,看到花開也潸然淚下,聽到鳥鳴也心驚膽戰,徒增離愁和别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整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家書可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我的白頭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杜甫|春望
【賞析】
全詩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詩人的愛國之情層層推進,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感。颔聯分别,尾聯則
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從國都的蕭瑟,到觀花而淚流、聞鳥鳴而心驚,詩人觸景生情,移情于物,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歎,以“恨别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抒發了詩人對國破家亡的強烈悲憤之情,飽含着興衰感慨。
後四句寫詩人挂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戰事持續了很久,以緻于家裡音信全無。由對國家命運的深思,過渡到對自身際遇的感慨和對家人的思念上,字詞句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在感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餘,又多了一層對衰老的焦慮,對仗精巧,聲情悲壯。使全詩盡顯悲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