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IT時報》刊出《一張票變兩張紙高鐵票“無紙化”更費紙了?》一文,報道指出高鐵票“無紙化”改革不夠便民,一張票變成兩張紙,取票30秒變成兩分鐘的現狀讓諸多乘客感到不适應。
報道發布後,民衆都呼籲讓原來的藍色紙質票回歸,《中國青年報》等媒體也跟進報道。
三天後,在強烈的呼聲中,原來的藍色車票回來了,高鐵站自助取票機的操作界面也悄然變化。
左圖為近日藍色車票樣式,右圖為12月4日高鐵票報銷憑證式樣(去掉了檢票口、座位号等信息)
12月16日,在上海虹橋火車站自助取票機上,《IT時報》記者點擊“取報銷憑證”,吐出來的藍色車票與老車票無異,檢票口、車廂号、座位号等關鍵信息都回來了。再點擊“互聯網取票”,已經沒有班次選項,不會重複吐出白色憑條式樣的“購票信息單”。
兩張紙又回歸到一張票。
12月16日、17日,《IT時報》記者兩次前往上海兩個火車站,上海站和上海虹橋站自助取票機屏幕都悄然發生了變化,購票信息單的色塊被放大,互聯網取票的色塊則被縮小。
左圖為最新升級的自助取票機界面(上海虹橋站),右圖為未升級界面(嘉興南站)
上海虹橋站自助取票機維護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帶有檢票口、座位号等信息的藍色車票是從12月13日開始回歸的,但系統仍在升級中,并非所有目的地的藍色紙質車票都帶有檢票口、座位号等信息。
12月16日,嘉興南站的自助取票機還未全部更新到位,三部取票機隻有一部能用,其界面還沒來得及更新,“互聯網取票”入口仍顯示在最醒目的位置,其餘兩部都顯示“系統升級中”。
《IT時報》記者再次嘗試,點擊“互聯網取票”,填寫電話号碼後,吐出白色憑條式樣的購票信息單,同時接收到一條提示檢票口、車廂号和座位号的短信。點擊“取報銷憑證”,吐出來的也是“老車票”,檢票口、車廂号、座位号等信息都回到了藍色硬質車票上。
沒在這一個月坐高鐵的乘客,似乎察覺不到任何變化,除了檢票閘機上已經貼上膠條,隻能刷身份證通過以外。但是,這次“無紙化”改革的開端,人性化的細節并沒有一步到位。
11月12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宣布,第一批45個車站實施電子客票。11月20日,第二批48個車站啟動“無紙化”,至此,93個車站都開始告别紙質車票。此外,各地紛紛實行高鐵票“無紙化”。
從11月下旬開始,多個城市的高鐵乘客都發現車站自助取票機有了一個變化:當乘客按照習慣在取票機上點擊“互聯網取票”時,從機器裡吐出來的不再是熟悉的藍色車票,而是一張白色憑條式樣的“購票信息單”。
如果需要報銷,則點擊“取報銷憑證”,此時吐出了熟悉的藍色硬質車票,但跟老車票不同的是,這張“僅供報銷使用”的藍色車票上沒有注明檢票口、車廂号和座位号,這些重要信息轉移到了白色憑條上。
于是,大多數乘客手上都拿着兩張紙,之所以發生這些變化,是因為高鐵票實行“無紙化”。
改革後,不需要報銷的乘客,可以直接刷二代身份證進站,的确節省了時間。但是,這次改革也讓部分乘客感到不适應。
對不熟悉手機操作的老年用戶、農民工來說,不取票則沒辦法獲悉檢票口、車廂号、座位号等關鍵信息,在上海虹橋站等大型交通樞紐,無法快速從車站顯示屏獲得檢票口信息。最便捷的是在12306 App、微信公衆号等平台查詢,但這些人群都不擅長操作手機。
對需要報銷的乘客來說,由于不熟悉改革的細節,大多數人都按照習慣點擊“互聯網取票”,但吐出來的憑條無法報銷,就造成了上述手拿“兩張紙”的現象。
這些現象跟高鐵票“無紙化”的初衷背道而馳,有網友質疑高鐵票“無紙化”更費紙了,也有網友質疑購票信息單上印着一個大大的二維碼,這些令人不适應的變化是為了引導乘客下載12306 App。
如今,高鐵站已經将閘機上刷紙質票的口子封住,乘客慢慢習慣刷身份證坐高鐵,有報銷需求的人仍可點擊“取報銷憑證”,老年人或不方便使用手機的乘客可選“購票信息單”,忘記檢票口、座位号等信息的乘客可選擇“互聯網取票”,乘客可以各取所需。
不過,“取報銷憑證”、“購票信息單”、“互聯網取票”這麼多入口,還是會讓乘客感到困擾。
《IT時報》記者在高鐵站觀察的半小時内,隻有極少數乘客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入口,大部分需要報銷的乘客還是習慣性地點擊“互聯網取票”,然而吐出來白色憑條并不能作為報銷憑證。
建議取消“互聯網取票”,與“購票信息單”合并,隻留“取報銷憑證”和“購票信息單”兩個入口,再在取票機上做簡明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當《IT時報》記者來到嘉興南站人工售票窗口時,“兩張紙”的現象仍舊存在。售票員沒有詢問乘客的需求,就把一張供報銷用的藍色車票和一張白色憑條式樣的購票信息單遞出,不論是購票,還是改簽。
對乘客來說,在藍色車票就能獲取檢票口、車廂号、座位号的信息,這時,購票信息單是無用的。
作者/孫妍
編輯/挨踢妹
圖像/IT時報 人民日報微博
來源/《IT時報》公衆号vittime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