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著名的教育家孟子寫過一篇文章《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簡單解釋就是,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同時拿到這兩樣東西,那麼我就舍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仁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并存,那麼我就舍棄生命而選擇仁義。
為什麼會給大家聊這篇文章呢?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玉雕中帶有東方哲學智慧的題材,魚與熊掌,玉石雕刻中經常會出現魚與熊掌,這兩者在一起寓意着,一定要抓住機遇、或一切都盡在掌握,還有好事成雙等。以上這些寓意看似美好,又略顯單薄,
其實魚與熊掌這個題材還有很強的哲學寓意,下面聽我給您說說,孟子為何用魚與熊掌舉例子,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動物,有朋友說這倆都是美食、孟子喜歡美食,那您就太不了解孟子了,孟子是素食主義者,他在性善論中提出,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自然不能殺生。孟子認為:“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所以孟子一定不是從美食的角度考量魚與熊掌的,孟子是借具有強大力量的熊,比喻仁義,用多子的魚比喻生命,
孟子的真正用意除了表明仁義大于生命外,還在告訴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二難選擇,向往自由就别要愛情,想要名就别要利,想當官,你就要為民做主!之所以難,難在舍不得,難在那不可得兼的東西,都是我所欲也,也是他人所欲。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喜歡記得關注,謝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