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知識教材?北京化工大學管理學科創建于1981年1999年獲批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批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獲得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學位授予權公共管理學科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講師6人;24人具有博士學位,1/3教師擁有海外留學或訪問交流經曆此外聘請校外兼職導師5人師資隊伍的學曆、職稱及年齡結構合理近年來,科學研究取得顯著進步在研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政部項目、國家知識産權局項目等,發表多篇CSSCI收錄的高水平論文,出版學術著作26部科研成果豐碩,體現出本學科較強的科研能力水平,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知識教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北京化工大學管理學科創建于1981年。1999年獲批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批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獲得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學位授予權。公共管理學科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講師6人;24人具有博士學位,1/3教師擁有海外留學或訪問交流經曆。此外聘請校外兼職導師5人。師資隊伍的學曆、職稱及年齡結構合理。近年來,科學研究取得顯著進步。在研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政部項目、國家知識産權局項目等,發表多篇CSSCI收錄的高水平論文,出版學術著作26部。科研成果豐碩,體現出本學科較強的科研能力水平。
本學科培養具備良好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掌握行政管理、社會保障、教育經濟管理、公共政策等公共管理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外語,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學術型與應用型并重的高素質複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學生做到“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寬廣”,具有“公共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各級黨政機關、研究機構、非營利組織、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
本學科擁有行政管理、社會保障、教育經濟與管理、公共政策四個專業方向。
行政管理:重點研究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依托實踐教學基地,主要研究社會組織的功能和能力建設、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探索等,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厚的成果。要求學生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礎理論與前沿動态,具備行政事務的處理能力、社會調查研究能力、政策分析和把握能力等,在公共組織中從事管理及服務工作。
社會保障:重點研究社會保障的政策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要求學生掌握社會保障的基本理論與政策,了解中外社會保障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進展,研究社會保障的政策、實施及前沿熱點問題,研究養老服務相關問題,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實證調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經濟與管理:重點研究高等教育管理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着重探索高等教育管理與決策,注重中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比較研究。要求學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礎理論與政策,了解我國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研究教育制度、政策、管理及評價,掌握現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公共政策:重點研究公共政策與産業服務。針對我校在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學和化工過程機械、生物化工等優勢學科領域在推進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過程中對技術轉移等政策研究的現實需求,将技術轉移政策、産業創新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作為主要研究内容。要求學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和效果評估等公共政策的過程環節,研究公共政策的規律,具備公共政策研究和從事公共政策相關工作的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良好,就業去向覆蓋黨政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多個行業領域,如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首都體育學院、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建設銀行等。另有若幹學生選擇繼續深造或留學,去向為佐治亞州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上海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科起源于1990年建立的教育系統工程碩士點和2000年獲批的行政管理碩士點。
定位與目标
作為上海市屬的重點地方高校,着力培養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知識以及利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區域社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人才培養目标
通過大學教育,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并能夠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掌握政策分析、社會調查等技能方法,獨立自主開展調查研究;善于發現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成為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複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應用型:有較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複合型: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會寫、會算、會外語交流”。掌握社會調查技能方法,能獨立自主地開展調查研究。
創新型: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學科方向設置
行政管理方向,側重于公共政策分析研究。
教育經濟與管理方向,側重于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公共政策、高等教育管理、政府管理、公共财政、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社會保障。在政府資源配置與财政績效評價、農民工子女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研究方面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選擇報考公務員或者在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也可在私營部門從事管理工作。
1.學科簡介
江蘇師範大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包括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教育經濟管理等二級學科碩士點,現有導師隊伍26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19人,專任教師37人,學術梯隊60餘人。目前,本學科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項,其它各類項目60餘項,項目經費300餘萬元。
2.招生方向;
江蘇師範大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設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公共危機管理、公共政策研究、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土地監測與利用、新聞與傳播管理、教育經濟管理(在教育學院招生)等九個招生方向。
3.導師介紹;
徐元善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一級學科負責人,中國政治學會理事,知名公考研究專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出版專著3部,在《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領導科學、行政倫理、公共危機管理。
劉廣登教授,博士,中國政治學會理事,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主持司法部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出版專著三部,在《中國行政管理》、《江蘇社會科學》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法治政府。
李宗誠教授:碩士,主要承擔廣告策劃、廣告設計、電視編導等專業的教學、實踐和論文指導,出版著作《廣告文案創作原理》,主編教材《廣告文化學》,在核心期刊《當代傳播》、《蘇州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和參與完成省、廳、校級科研項目多項。研究方向為傳播學理論研究、廣告傳播研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媒體研究。
王曉君教授:主持省部級、市廳級項目多項,出版專著3部,在《社會科學》、《政治與法律》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婁峥嵘教授:博士,江蘇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7項,出版專著1部,在《中國行政管理》、《蘭州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财政研究。
楊安華教授:博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在《政治學研究》、《浙江大學學報》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政府改革、公共危機管理。
祝天智副教授:博士,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八項,出版專著2部,在《中國行政管理》、《天津社會科學》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四十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理論、基層社會治理。
楚德江副教授:博士,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7項,出版專著2部,在《中國行政管理》、《社會科學》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政府績效管理、公共政策研究、土地資源管理。
陳龍高副教授,博士,美國田納西大學訪問學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7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EI、ISTP檢索及核心期刊近2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測量與土地規劃。
李愛芹副教授:社會學碩士,主持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課題5項,在《社會工作》、《中國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
陳紅梅副教授:博士,主持和參與課題多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傳播與公民知情權,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政治社會化。
王慧靈副教授:碩士,主持省級、校級課題多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2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營銷傳播。
劉 燕副教授:碩士,主持和參與省級、校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近2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媒體管理。
薛 媛副教授:碩士,主持和參與省級、校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近2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廣告與傳媒。
樊傳果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廣告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廣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注冊高級商務策劃師,獲得江蘇省高校優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完成2項省哲社規劃基金課題,2項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課題及3 0多項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服務的應用研究課題,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與權威期刊2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廣告基本理論與運作實務,品牌策劃與管理,媒介運作,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招商引資傳播等。
賈廣惠副教授:博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課題6項,出版專著2部,在《人文雜志》、《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40篇。
劉行芳教授:碩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出版專著5部,在《現代傳播》、《中州學刊》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
王 平副教授:博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課題10餘項,在《人文雜志》、《當代傳播》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4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媒體傳播與農民話語權。
“教育經濟管理”方向導師劉禮明、高田欽、侯立松、胡仁東、謝明榮、陳學法、蔡國春、賈林祥等請參閱“教育經濟管理”方向導師介紹。
4.科研條件
(1)我校具有豐富的專業圖書資源,建設有設施完備的管理科學實驗中心,能夠滿足開展學術研究的各種需要。
(2)公共管理一級學科根據科研需要,為研究生提供助研崗位,和相關導師一起開展項目研究。
(3)本學科積極支持研究生申請省級和校級研究生科研訓練課題,并給予各方面的研究支持。
(4)公共管理研究院設置研究生假期調研項目,為研究生自主開展社會調查和研究提供資金支持。
教育經濟與管理
本學科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範圍很廣,社會需求量大,就業前景較好。主要就業去向是各級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以及到相關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等。
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點2007年開始研究生招生,設有教育經濟學、教育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3個研究方向,現有導師8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彙集了學校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的多名優秀學者、專家,在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院校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完成國家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及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課題及子課題10多項,在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獎勵8項。
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點培養具有紮實的教育經濟學、教育管理學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能把握教育經濟與管理領域重要理論問題的來龍去脈及國内外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并具有較高學術及研究水平;能夠從實際出發,研究和解決教育經濟與管理領域的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能從事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的教學研究工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工作,或其它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自2005年開始招生以來,共招收研究生86 名,已畢業研究生63名;畢業研究生多數到高校、企事業單位從事教育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溫州醫科大學是浙江省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于2001年開辦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2018年獲批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與涉醫專業進行跨學科合作,圍繞公共管理學科的核心專業知識及地方特色開展工作。本學位點根據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提煉、深化和拓展公共管理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形成相對穩定、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四個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
本學科帶頭人為黃兆信教授。經過多年的發展,本學科已建立一支以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領銜的人才團隊,擁有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院)、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新生代創業研究)。現有專任教師30名(教授9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 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浙江省“萬人計劃”社科領軍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1 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1人、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人才培養計劃1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1人等。近五年主持公共管理相關的國家社科基金27項(重點項目5項),成果被國家規劃辦《成果要報》采納和國家領導及省部級等領導批示23項。
本學科的特色與優勢:(1)依托學校的特色與優勢,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群:學校現有公共事業管理、公共衛生等與公共管理密切相關的專業群,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态勢;(2)圍繞學校在醫藥衛生行業的領先特色與優勢,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教育與研究體系:我校現有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13個,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獎4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 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等,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曆年來位居全國前10%;(3)樹立我校公共管理學科的專業特色與優勢,發揮服務各級政府的鮮明特色:我校該學科現有浙江省特色專業(公共事業管理)。
方向一:行政管理
該方向注重公共管理、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交叉性研究,以社區建設及社會組織培育為核心,以社工教育與研究融合為主線,積極挖掘相關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研究重點。
特色與優勢:該方向緊密結合醫學學科的特殊性與社區發展的基礎性,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治理結構為重點,以社區衛生、老年照護、體育服務供給為落腳點,目标明晰,特色突出,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獲教育部獎3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10 項(一等獎1項)。
方向二: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該方向研究健康事務發展基本趨勢和社會醫學的基本規律,培養具有廣泛醫學社會學知識、并且掌握現代管理科學及衛生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能的全面發展的衛生事業與健康事務管理高級人才。包括衛生經濟政策、衛生管理、醫療保險等。
特色與優勢:依托學校醫學優勢學科和5所直屬附屬醫院,跨學科協調發展,該方向擁有一批優秀醫院管理領域的教師,多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此外,多方運用現代互聯網及信息化技術,在醫療聯合體與共同體研究與實踐應用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方向三:創新創業教育管理
該方向立足本校獨特的醫學教育優勢,依托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醫學教育二級學科博士點,将創新創業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相結合,開展教育經濟與管理、醫學創新創業管理、教育政策與法律比較等研究。
特色與優勢:對接學校“以特色學科引領和帶動全面發展,以推進國際化進程提升辦學水平,以醫療和産學研一體化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特色,圍繞醫學創新創業管理、醫學教育管理、國際醫學教育制度比較等的教學和研究。該方向擁有長江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突貢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浙江省“萬人計劃”社科領軍人才等人才。
方向四:教育經濟與管理
該方向結合學校醫學優勢學科,主要是運用教育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等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教育與經濟、教育與管理、教育與醫學的相互關系及其變化的發展規律。
特色與優勢:該學科擁有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博士畢業的教師為骨幹,在長江學者黃兆信帶領下,跨學科團結協作,成果顯著,發表SSCI、CSSCI來源期刊論文70餘篇(權威論文22篇),多名教師入選為各級青年拔尖人才。尤其是跟醫學、創業相結合的教育經濟管理研究,特色明顯,優勢突出。
總的來說,公共管理學科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研究團隊、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院)、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新生代創業研究),師資力量雄厚。本着成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黃兆信教授帶領團隊負責起草制定國家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評估标準。近三年來,學院科研成果豐碩,學科發展快速,成績顯著,歡迎廣大學子報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