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小夥伴買回來一個新玩意兒,說是能讓 iPhone、iPad 秒變監視器,還能一拖四,乍一聽感覺還挺好玩,仔細一想又覺得挺雞肋。無線圖傳設備說白了就是把相機上的畫面無線傳輸到手機或者平闆上,這種偏小衆和特殊應用場景的産品,對于普通的視頻拍攝到底有多大幫助呢?
Q1:
幹掉監視器?
這個有點懸。假設咱們就用手機或者平闆來替代,且不說無線圖傳設備是一筆額外開支,就拿 APP 跟專業的監視器來對比,操作起來就目前來說還是專業監視器更便利一些。
Q2:
幹掉線和距離?
這個确實是無線圖傳的優勢。動辄兩三百米的距離應付起室内的複雜場景甚至是一些室外的大型場景也是夠的。
Q3:
幹掉大家擠在一起看監視器的現象?
這種現象在非專業類的素材拍攝裡本來也就是圖個熱鬧,大家擠在一起挺開心融洽的。如果換成各自盯着自己的手機,讨論某一個鏡頭應該這樣或者那樣拍,氛圍略冷淡的同時工作也未必高效。
Q4:
幹掉 PC 直接在手機上剪輯和發布?
如果是拍攝簡單的 Vlog,确實可以這麼操作,但為什麼不直接用手機拍呢?
所以說到底還是使用場景的區别,對于我們這種偏生活場景的普通視頻拍攝,無線圖傳的意義真的不大。如果是專業的影視制作,特别是涉及到戶外大場景的,圖傳的便利性才能被突顯出來,但專業級的圖傳設備動辄上萬。
而且,要做到真正的好用,無線圖傳設備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01
體積、重量、續航
體積當然是越小越好,但目前在售的入門級産品,大都接近于手機大小;重量理論上肯定是越輕越好,但又想要更好的性能和續航,這裡面就要有妥協和平衡了,還得加上通用型背夾電池,所以重量和性能,肯定是優先性能了。
02
傳輸距離、傳輸效果
傳輸距離如果官宣都小于 100 米,千萬别買,可用性很差。而且如果不是 2.4GHz 5.8GHz 雙頻同傳,那就選 5.1-5.8GHz 的,最好是 4*4 MIMO,這樣抗幹擾能力要強一些,不至于屏幕上時不時地出現雪花。還有延時,一定要小于 100ms,不然無線圖傳也就失去了它最大的使用意義。
03
接收端
接收端還是盡可能多樣化,兼容性要強,一拖二一拖四等,手機平闆啥的,隻要能裝上 APP 的,或者說帶塊屏幕的,都能用才是最好。
04
軟件應用
軟件配套要盡可能完善,方便好用,隻有足夠好的使用體驗,才能真正讓人用了就不想再回到有線的時代。目前大多數的 APP 都隻是搭載一些調色工具,有個錄制和視頻保存功能,功能可擴展性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其實,無線圖傳的最大作用就是擺脫了線路的牽制,提高工作效率,進而達到節省時間和人工成本的目的。至于未來會不會是大勢所趨?如果能徹底解決掉信号的幹擾問題,成本也能控制在可接受範圍之内,在廣播電視制作領域,應該會被廣泛應用;如果隻是普通的視頻拍攝,專業級的買不起,入門級的不好用,所以更多是新奇大于實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