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個關于夢的神經生物學理論提出逆向學習的概念,該理論認為我們在睡覺時,尤其是在快速眼動睡眠周期時,大腦新皮質會回顧這些神經連接并清理掉那些不需要的部分。如果沒有做夢來産生這種反學習的過程,你的大腦就會因無用連接而過度運轉,同時無用的想法會幹擾到你醒着的時候所需要進行的必要的的思考。我們為了保證大腦運轉而做夢。持續激活理論提出你做夢是由于你的大腦為了有效運轉需要持續不斷地鞏固和創造長期記憶。
因此,當外界的輸入低于一個特定水平時,例如你在睡覺時,你的大腦會自動地觸發 它的記憶庫裡的數據形成,而這些在你看來就是你在夢裡的想法和感受。換句話說,你的夢也許是一個大腦運轉時的随機保護程序。所以大腦并不會完全停止運轉。
我們為了預演而做夢。夢經常包含了危險和恐怖的情景,而原始本能理論認為 夢的内容對于它的目的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是一個在森林中被熊追着跑緊張的夜晚,還是在幽暗的山谷中擊退一個日本武士,這些夢允許你鍛煉戰鬥或逃跑的本能,而且保證萬一在現實中需要它們時,能保持一定的敏銳度和可靠性。
不過夢也不一定總是是非常不愉快的啦。比如,夢到你魅力無限的鄰居可能也會給你的生殖本能帶來一定的鍛煉。我們為了治愈而做夢。壓力神經傳導物質在快速眼動睡眠時期 會表現得非常不活躍。即使是夢到關于受傷的經曆,這一現象導緻研究人員推測夢的一個目的是減弱不悅的經曆所帶來的痛苦以達到心理治療的目的。在夢中以更小的精神壓力回顧創傷性事件,可能會給你一個更加清晰透徹的看法,以及增強你積極樂觀地面對它們的能力。
有特定的情緒失常和創傷後精神緊張性精神障礙病症的人可能很難入睡,這一現象導緻一些科學家開始相信缺乏睡眠 可能是加重他們病情的一個因素。我們為了解決問題而做夢。在夢中,不受現實生活和常規邏輯的約束下,你的夢可能會産生無限的場景來幫助你把握問題以及形成你醒着的時候完全不會考慮到的解決方法。
約翰·斯坦貝克把它稱為睡眠委員會,而研究人員也已證實做夢在解決問題上的有效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著名的化學家奧古斯特·凱庫勒發現了苯分子的結構,也是為什麼有些時候解決一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睡一覺的緣故了。這裡也有一些更為突出的理論。當科技增強了我們理解大腦的能力之後,有一天有可能我們會發現夢存在的真正原因。但是直到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仍舊需要不停地做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